Published on February 6, 2012
Published on February 6, 2012

上野櫻木、谷中一帶,自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和藝術家們交流往來的地方。


 

上野櫻木成排的櫻花樹

台東區是在昭和22年(1947),由原來的東京市的下谷區和淺草區合並而成的。上野櫻木、谷中(櫻木和谷中都是東京都台東區的地名),從古代開始就是東叡山寬永寺的所在地,加上點在其中的很多寬永寺的分院形成的寺廟街,但在發生于慶應4年(1868)發生的彰義隊和新政府軍之間的上野戰爭期間,以寬永寺為首的很多寺院都被付之一炬了。後來在明治6年(1873),由于荷蘭人醫生博杜恩(Anthonius Franciscus Bauduin)的上奏,上野山才被作為東京府公園得以整建。在後來的大正13年(1924),管轄機關由原來的宮內省下放到了東京市管理,並被命名為上野恩賜公園。現在的上野櫻木和谷中,有地處上野公園內的東京藝術大學、東京國立博物館和寬永寺後面的寺廟街一起形成了這裏得天獨厚的文教地區的環境。(台東區上野櫻木、谷中地區)


谷中是通往上野山的途徑道路中連續坡道較多的地區。

 地處台東區西北面的上野櫻木、谷中一帶位居山手台地的東側,從江戶時代開始就是德川家族的菩提寺東叡山寬永寺的寺址。原來的上野櫻木町,被寬永寺的寺址和上野高台東北麓(現根岸一丁目一帶)一分為二。前者是從上野花園町獨立出來的地域,後者則曾經是谷中村的飛地(江戶時代分散在各地方上的領地)。上野櫻木町名字的由來,源于這裏茂盛成蔭的櫻花樹,這一帶還有很多寬永寺的分院,在寬永寺內有德川家族的墓地,既六位將軍的陵廟和谷中陵園,正像它的地名一樣,這裏成排的櫻花樹綠蔭掩映,是處既幽靜而又富于情趣的寺廟街。其中的寺院和點在的商店,都能另人們懷想起江戶、明治、大正、昭和等不同時代的風貌。上野櫻木和谷中與充滿江戶情節的淺草等地相比,反倒更加具有大正、昭和初期的風貌,更能令人感受到那些商店中流露出的所謂大正浪漫的現代主義情結。在這裏經常能看到很多懷著深切的眷戀,一邊欣賞街景一面沈浸在懷舊氛圍中的信步而行的人們。


在谷中四處可見巨大的櫻花古樹

在谷中和上野櫻木,能看到很多保留著古時風貌的木造房屋。

做脆餅幹的老舖(谷中1丁目)

重新装修过的保留了大正•昭和初期风貌的咖啡店(谷中6丁目)

 谷中和上野櫻木地區,從文京區的根津(地名)到根岸(地名)1丁目,和縱斷淺草(地名)的言問(地名)大街,以及文京區千馱木的團子坡下開始連接上野櫻木的三崎坡為止被一分為二。這一帶與文京區相連的地區,從江戶以及明治時代開始就是衆多文人墨客生活的地方。他們也曾經往來于這裏的上下坡路吧。
 在谷中7丁目有從東京藝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畢業後並留校執教的雕塑家朝倉文夫的工作室,現在作為朝倉雕塑館保留了下來。同樣,雕刻家平栉田中曾經師從于岡倉天心,得到橫山大觀(日本畫家)等人的支持,在上野也開辦了工作室(現平栉田中宅邸)。由于田中長年居住在這裏,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殿中先生”。田中敬愛天心,每到東京美術學校上學之際,都要向設置在學校中央(現美術學部)六角堂內的,由田中親手制作的天心像敬禮。在谷中5丁目,天心從明治31年(1898)開始到明治39年(1906)直到移居茨城縣五浦為止一直居住在這裏,並開設了日本美術院。昭和41年(1966)將其故居遺址以及原來的早期日本美術院的地方上建造了作為岡倉天心紀念公園的六角堂,田中親手制作的天心像就擺放在裏面。
 在谷中7丁目,還有創作了明治時代《五重塔》等著作的文豪幸田露伴的故居。據說小說《五重塔》就是以谷中天王寺的五重塔為原形創作的,但是在昭和32年(1957)被放火燒掉了,現在仍然保留著五重塔的基石遺迹。在谷中陵園裏,從長年居住在谷中的朝倉文夫開始,到橫山大觀、日本畫家镝木清方、以第六代市川團藏為首的歌舞伎演員、文學家上田敏、小說家獅子文六、圓地文子、和歌詩人佐佐木信綱、音樂家宮城道雄、相撲力士柏戶剛、新派川上音二郎等諸多文人名士、藝術家都安葬在這裏。谷中、上野櫻木、文京區千馱木、根津、以及池之端等地區,從東京美術學校、東京音樂學校時代開始就是諸多藝術家門居住和往來的地方。


舊平栉田中宅邸
現在這所故居歸平栉田中的出生地岡山縣井原市所有,雖然不對外開放,但是經常用于由東京藝術大學主辦的,以藝術振興為宗旨的展覽會或地區的展示會。

澀江抽斎墓
澀江抽斎是森鷗外(明治時期的文學家、軍醫)所敬愛的醫師,並為其著寫了曆史小說《澀江抽斎》。作為江戶時代末期的醫師、書志學者澀江抽斎就祭奉在感應寺(谷中6丁目)內。

愛染堂•愛染桂下情的地方
自性院(谷中6丁目)是始建于神田(東京地名),後遷移到現在地的一座古寺。從江戶時代中期開始,因該寺內供奉著愛染明王像,所以也被稱為愛染寺。文豪川口松太郎的名作《愛染桂下情》,據說就是以愛染明王像和本殿前面的古桂樹為題材創作的。(請點擊照片,參見詳情。愛染堂的詳細情況,請參考“台東區的史迹•名勝導覽”谷中的內容。 (愛染明王像,不對外公開))

谷中、櫻木一帶房屋的房檐頭下,各種綠色彼此映襯形成了很好的色彩搭配效果。

 

上野櫻木成排的櫻花樹

台東區是在昭和22年(1947),由原來的東京市的下谷區和淺草區合並而成的。上野櫻木、谷中(櫻木和谷中都是東京都台東區的地名),從古代開始就是東叡山寬永寺的所在地,加上點在其中的很多寬永寺的分院形成的寺廟街,但在發生于慶應4年(1868)發生的彰義隊和新政府軍之間的上野戰爭期間,以寬永寺為首的很多寺院都被付之一炬了。後來在明治6年(1873),由于荷蘭人醫生博杜恩(Anthonius Franciscus Bauduin)的上奏,上野山才被作為東京府公園得以整建。在後來的大正13年(1924),管轄機關由原來的宮內省下放到了東京市管理,並被命名為上野恩賜公園。現在的上野櫻木和谷中,有地處上野公園內的東京藝術大學、東京國立博物館和寬永寺後面的寺廟街一起形成了這裏得天獨厚的文教地區的環境。(台東區上野櫻木、谷中地區)
 
 
 
 

映襯在夕陽中的谷中的櫻花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