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August 1, 2015
Published on August 1, 2015

淺草,堪稱爲江戶以及近代日本表演藝術的發源地。


風景明信片上描繪著往昔淺草公園的風景(台東區下町風俗資料館藏)
 

 現在的淺草區域劃分,始自1873年(明治6)太政官發出的布告,當時宣布將廣闊的淺草寺變成淺草公園。1884年(明治17)又再細劃分成7個區並延用至今。淺草寺的西北一帶在江戶時代被稱作深山,曾經是曲藝場和街頭賣藝的繁華地區。1872年(明治5)這裏開設了遊藝場,這也就是當今日本最古老的遊園地淺草花屋敷的開始。淺草演藝廳和東洋館所在的淺草公園六區(淺草六區),是從現在的國際大道至1951年(昭和26)填平的葫蘆池爲止的,貫通南北的娛樂大街。(下段繼續)
 


風景明信片上畫著從前的淺草六區一帶的繁華景象(台東區立下町風俗資料館藏)
從右側能看到淩雲閣(通稱淺草十二階),像是1923年(大正12)關東大地震前的風景。
 

 從1964年(昭和39)的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時起隨著電視的普及,淺草六區的繁華逐漸衰退了下來。大正時期的淺草歌劇、昭和時期的輕戲劇和武打戲等的逐步流行,爲數衆多的電影院、劇場和戲院相繼關閉,淺草六區的燈火也隨之暗淡下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淺草演藝廳和東洋館作爲當時表演藝術的中心地區的燈火卻一直不滅的燃亮到今天,不但那些從前的老顧客,還有喜歡年輕藝人表演的對口相聲和小品的年輕粉絲們也加入到觀衆中來。還包括那些海外遊客,他們通過欣賞這裏的表演找到了從前懷舊的日本文化。近年,淺草六區一帶正在開始通過城市再開發嘗試恢複往日的繁榮。隨著來到淺草的觀光客們的增加,也帶動了淺草六區一帶的繁榮再現,相信淺草六區終將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風景明信片上描繪著從前的淺草公園(台東區下町風俗資料館藏)

往昔的凌云阁(通称浅草十二阶、台东区下町风俗资料馆藏)
 
关于浅草寺境内的区域划分发展经过,请参考文化探访[ 漫步历史 参拜浅草寺]。

往昔的凌云阁(通称浅草十二阶、台东区下町风俗资料馆藏)
 
关于浅草寺境内的区域划分发展经过,请参考文化探访[ 漫步历史 参拜浅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