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8年(元祿11)在神田川流入隅田川的入水口處修建了一座橋,當時叫做“川口出口之橋”,到了享保年間又因爲這裏是柳原堤的端頭,人們不自覺地把這裏稱爲柳橋。從江戶時代起橋畔就已經修建的泊船設施林立,繁榮興盛。到了幕府末期、明治以後,柳橋(現台東區柳橋)一帶又作爲花柳界爲世人所知,成爲很多文人墨客的創作題材。小林清親的《元柳橋兩國遠景》、正岡子規的俳句集《寒山落木》、島崎藤村曾經住在現在的柳橋1丁目,他的隨筆《在新片町》和小說《沈默》寫的就是大正時期柳橋一帶的事情。池波正太郎在《劍客商賣》等作品中也說到過此地,現如今那些對江戶時代風情感興趣的人們很多都會來探訪此地。柳橋于1887年(明治20)改建成了鐵橋,從1929年(昭和4)起就已經成爲現在這樣獨具特色的橋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