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March 20, 2018
Published on March 20, 2018

赏隅田川的焰火和乘坐游船,从江户时代开始就是人们的享乐趣事。


屋形船上挂着的灯笼到了掌灯时分,红彤彤的灯光映红着水面,船在黄昏中驶离泊岸

歌川广重(安腾广重)《名所江户百景 两国花火》 1858年(安政5)(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画上画着当时的大桥(现两国桥)和隅田川上漂浮着的很多屋形船,船上载满了观看焰火的游客。

 

歌川丰国《江户风俗锦绘 两国夕凉之图》(部分,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歌川丰国、广重《江户自慢三十六兴 两国大花火》1864年(元治1)(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中断了的两国(东京都内地名)庆祝夏季河上纳凉开始的焰火大会,1948年(昭和23)在柳桥料亭组合(注:料亭组合是指日式高级餐饮业的工会组织)带头发起的重新结成和战前一样的“两国花火组合”的呼吁声中得以恢复,当年柳桥的高级餐厅在河床上设置了突出的码头,迎来了舟船林立和成群的游客来观看焰火。(吉田幸雄摄影,舟宿小松屋藏)

 1698年(元禄11)在神田川流入隅田川的入水口处修建了一座桥,当时叫做“川口出口之桥”,到了享保年间又因为这里是柳原堤的端头,人们不自觉地把这里称为柳桥。从江户时代起桥畔就已经修建的泊船设施林立,繁荣兴盛。到了幕府末期、明治以后,柳桥(现台东区柳桥)一带又作为花柳界为世人所知,成为很多文人墨客的创作题材。小林清亲的《元柳桥两国远景》,正冈子规的俳句集《寒山落木》,岛崎藤村曾经住在现在的柳桥1丁目,他的随笔《在新片町》和小说《沉默》写的就是大正时期柳桥一带的事情。池波正太郎在《剑客商卖》等作品中也说到过此地,现如今那些对江户时代风情感兴趣的人们很多都会来探访此地。柳桥于1887年(明治20)改建成了铁桥,从1929年(昭和4)起就已经成为现在这样独具特色的桥梁了。


 

桥上雕刻着的发簪图样,令人联想到曾经花柳界的华美妆容。
 

柳桥附近的石塚稻荷神社,从捐赠者的名字上可以看出这里曾经作为花柳界的繁盛景象。

歌川广重(安腾广重)《名所江户百景 两国花火》 1858年(安政5)(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画上画着当时的大桥(现两国桥)和隅田川上漂浮着的很多屋形船,船上载满了观看焰火的游客。

 

歌川丰国《江户风俗锦绘 两国夕凉之图》(部分,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歌川丰国、广重《江户自慢三十六兴 两国大花火》1864年(元治1)(国立国会图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