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August 1, 2015
Published on August 1, 2015

在太鼓館裏,經常能聽到世界各國的各種不同太鼓的鼓聲。

火焰太鼓(兩側,1/8小型)、荷钲鼓(中央,太鼓館(西淺草2-1-1,西淺草店4層))
在雅樂的舞蹈(伴隨舞蹈的舞樂)中,裝束的顔色各不相同,左側(唐樂)是以紅•赤色系、右側(高麗樂)是以綠•青色系爲基調的。其中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左邊使用的樂器是鞨鼓,右邊使用的是三之鼓。演奏者的前面是太鼓,面向觀衆演奏,從觀衆的角度來看,左邊的火焰太鼓的鼓面上有三個漩渦狀的圖案,火焰的上方雕刻著龍,最上面是太陽的形狀。右邊的鼓面上有兩個漩渦狀的圖案,火焰的上方雕刻著鳳凰,最上面是月亮的形狀。正中央挂著的是金屬制的钲鼓。

 位于宮本卯之助商店西淺草店4層的太鼓館,設立于1988年(昭和63),裏面的展品以會長宮本卯之助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太鼓爲中心,以讓太鼓能夠更加貼近人們生活爲宗旨,開辦了這座能夠讓人們[親手觸摸•實際敲打]的博物館。這裏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太鼓多達900余件,還有超過3000件的文獻和視聽資料,這在世界上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博物館。如果人們來到這裏感受到了打鼓的愉悅和打鼓的精妙之處,便是當初設立該博物館時最大的期望了。
 采訪之際,展示室裏展示著200到250件左右來自世界各地的太鼓。中央部分是日本的太鼓,進入入口後的右手邊是中南美的太鼓,左手邊是非洲的太鼓,正對面的裏面展示陳列著中東、歐洲、亞洲圈的擁有各種各樣表情的太鼓。展示品的解說上都貼著標記,紅色標記表示樂器不可以觸摸,貼有音符符號的標記是可以隨便觸摸和敲打演奏的。
 


太鼓館(西淺草店4層)
 

可以親手觸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各樣的太鼓和打擊樂器,並親耳傾聽其音色。館內經常充滿了歡快的旋律。參觀者中有很多海外遊客,他們在淺草漫步時順便來到這裏,欣賞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種類豐富的太鼓。
 

葫蘆太鼓(科特迪瓦共和國)
在科特迪瓦,有這種用葫蘆作鼓身,用羚羊皮作鼓膜的鼓。演奏時將套在鼓上的繩子挂在脖子上垂于胸前,用兩只手打鼓。這個鼓可以自由打擊體驗。
 

 

蛙鳴是用擦搓赤貝來表現的,蝴蝶翩翩起舞的樣子是用八音盒來表現的,這些種類多樣的道具用做模擬各種音效效果。

在歌舞伎下座音樂(注:在歌舞伎表演中黑色帷幕後面演奏的效果音樂)裏表現下雪的場景時,通過從太鼓鼓邊朝中央方向打擊出來的聲音效果來表現雪聲。
 

用細長的鼓槌擊打出波浪的聲音,鼓槌敲擊一次,發出咚的一聲之後留個間歇,以表現波浪擴展開來的音效。
 

淺草一帶曾經有很多歌舞伎戲棚。這面太鼓在拿到宮本卯之助商店來更換鼓皮的時候,發現了寫在鼓身裏面的市村座的字樣。這個地區至今還有猿若町會。這面太鼓現已被指定爲台東區文化遺産,保存在太鼓館裏。

雙葫蘆鼓(ipu heke、美國)
夏威夷在草裙舞的伴奏中使用的葫蘆鼓
 
 
 

昂格隆(Angklung、印度尼西亞)
將竹筒固定在框架上,或手持或挂在手腕上搖動發出聲音。
 

裂縫鼓(卡目拉托鼓Garamut、巴布亞新幾內亞)
依阿穆族的裂縫鼓
裂縫鼓也稱爲卡目拉托鼓,是將原木挖空樹心之後敲擊木頭來發出聲音的。在日本是用鼓槌來敲的,雖然說是揮動鼓槌,更像是拿鼓槌戳擊鼓似的來發出聲音,在實際演奏的的時候,鼓下面會墊一張板子,所以聲音會稍微柔和些。
在裝飾上,據說仿照的是祖先的模樣。
 

達荷美的太鼓(貝甯共和國)
據說是婚禮時使用的太鼓。現在的貝甯在婚禮儀式上使用的太鼓,鼓上面分別雕飾著男性女性器的形狀,有祈求夫婦和合、長壽和子孫興旺等意思的寓意。
 

塞努福族的太鼓(科特迪瓦共和國)
 

塞努福族的太鼓(科特迪瓦共和國)
根據性別和用途的不同,鼓的形狀有時也會有差異。比如,塞努福族的太鼓是在男性和女性的成人禮儀式上使用的,這邊這個模仿河馬的樣子制作的太鼓,象征著男性的強壯,而女性(下)則是頭頂物品的勞動中的樣子。

福都卡鼓 (印度)
福都卡鼓是手持的,演奏時通過鼓上帶的球來撞擊鼓皮發出聲音。這種細腰鼓身的造型,據說對日本的小鼓、太鼓有很大影響。
 

肯德魯鼓(印度尼西亞)
在演奏肯德魯鼓音樂時使用的青銅制的音盤,用木鼓槌來打擊演奏。
 

蘇丹品鼓(巴布亞新幾內亞)
 

埃地族的太鼓(越南)
這是用大象的皮做的,即便在當地像這種使用象皮制作太鼓的也是比較罕見的,據說是當地比較有特別權威的人家制作的。在日本一般是將皮革上的毛全部退幹淨的,但是在海外有的地方留著獸毛。
 

銅鼓(緬甸)
太鼓一般是在鼓身上張一層皮革做鼓膜,但也有例外,比如像這種用金屬做鼓膜的鼓,稱做[銅鼓]。
 

建鼓•架子鼓(中國)
左右一對的是建鼓,中央的叫做架子鼓。建鼓的鼓面上畫著有5個爪子的龍。龍的圖案在中國的清王朝只有皇帝和皇後才可以使用,由此或許能讓人聯想到這鼓的出處。在亞洲圈,固定鼓膜皮革的大部分都是用鉚釘,這也是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一帶的共同特征。

 

蛙鳴是用擦搓赤貝來表現的,蝴蝶翩翩起舞的樣子是用八音盒來表現的,這些種類多樣的道具用做模擬各種音效效果。
 
 

在歌舞伎下座音樂(注:在歌舞伎表演中黑色帷幕後面演奏的效果音樂)裏表現下雪的場景時,通過從太鼓鼓邊朝中央方向打擊出來的聲音效果來表現雪聲。
 

用細長的鼓槌擊打出波浪的聲音,鼓槌敲擊一次,發出咚的一聲之後留個間歇,以表現波浪擴展開來的音效。
 
 
 
 
 

淺草一帶曾經有很多歌舞伎戲棚。這面太鼓在拿到宮本卯之助商店來更換鼓皮的時候,發現了寫在鼓身裏面的市村座的字樣。這個地區至今還有猿若町會。這面太鼓現已被指定爲台東區文化遺産,保存在太鼓館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