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
舊東京音樂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是日本最早的音樂學校,建校于1887年(明治20)。1890年(明治23)修建了包括音樂廳(奏樂堂)的新校舍(在西四軒寺址上,東京藝術大學(簡稱東京藝大)奏樂堂附近)。後來,校舍的管理運營由東京藝大移交給了台東區,並移建·複原到現在的校址上,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開始對外開放。作爲重點文物,至今仍保持著當時的原貌。(台東區上野公園8-43)
翻新後開放的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
舊東京音樂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是日本最早的音樂學校,建校于1887年(明治20)。1890年(明治23)修建了包括音樂廳(奏樂堂)的新校舍(在西四軒寺址上,東京藝術大學(簡稱東京藝大)奏樂堂附近)。後來,校舍的管理運營由東京藝大移交給了台東區,並移建·複原到現在的校址上,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開始對外開放。作爲重點文物,至今仍保持著當時的原貌。(台東區上野公園8-43)
翻新後開放的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

文化探訪〔曆史漫步-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漫步〕的網頁鏈接
文化探訪〔學習文化-在東京藝術大學學習〕的網頁鏈接
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是由設計了很多明治風格建築的山口半六和設計了帝國圖書館(現國立國際兒童圖書館)等建築的久留正道設計的。東京音樂學校的校舍建于1890年(明治23),2層的音樂廳(奏樂堂)音響設計據說是出自上原六四郎之手,中央的拱形藻井在設計上對高度,視覺,排氣和音響效果等方面都做了考量。
1965年(昭和40)前後,奏樂堂經曆了80多年的洗禮後老朽化日漸顯著,雖然當時兼有將其移建到東京都外的提議,但是日本建築學會和音樂家團體發起了現地保存運動。1983年(昭和58)台東區接受倡議,于1987年(昭和62)將建築移建·複原到上野公園內,第二年(1988)遂被指定爲重點文物。
奏樂堂移建到現地點以後,又開始對社會普通開放,作爲音樂會會場使用,爲了保護設施從2013年(平成25)休館,期間進行了保存活用的改造施工,到2018年(平成30)11月施工完成後再開業,又恢複了對社會的普通開放和音樂會會場的使用。
舊奏樂堂的管風琴,是1920年(大正9)由音樂研究家德川賴貞候從英國購買回來後,放置于地處東京都芝區白金三光町(現東京都港區白金)由威廉·梅瑞爾·沃裏斯(William Merrell Vories)設計的音樂堂-南葵樂堂內,供演奏會時使用。後來在1928年(昭和3)捐贈給了東京音樂學校。該管風琴共有1379根管,有著現在罕見的空氣式制動結構,是日本最古老的音樂會用的管風琴。隨著這次保存活用工事的實施,對管風琴也進行了修複,其音色至今仍然保持的完美無瑕。
2018年(平成30)11月1日舉行了翻新後重新開業的紀念典禮,在此慶祝建築的落成式上,東京藝術大學校長澤和樹演奏了弦樂協奏,廣江理枝教授演奏了管風琴。
在1層的展示室裏,展示著再現了空氣式制動結構的管風琴模型。在管風琴的下層,有給管風琴送氣的大送風機。

這近萬片的外牆壁板都是手工取下來的,對建築和牆壁內部都實施了耐震加固工程。

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
舊東京音樂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是日本最早的音樂學校,建校于1887年(明治20)。1890年(明治23)修建了包括音樂廳(奏樂堂)的新校舍(在西四軒寺址上,東京藝術大學(簡稱東京藝大)奏樂堂附近)。後來,校舍的管理運營由東京藝大移交給了台東區,並移建·複原到現在的校址上,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開始對外開放。作爲重點文物,至今仍保持著當時的原貌。(台東區上野公園8-43)
翻新後開放的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
翻新後開放的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

文化探訪〔曆史漫步-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漫步〕的網頁鏈接
文化探訪〔學習文化-在東京藝術大學學習〕的網頁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