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September 1, 2012
Published on September 1, 2012

上野车站、至今仍充满怀旧气息的北方玄关口。


 

上野車站

上野車站從鐵路黎明期的明治16年(1883年) 開始營運,是最早的一條日本私鐵鐵路,也就是上野到熊谷之間路段的起點。到了明治39年(1906年),根據當時施行的「鐵道國有法」被收歸國有,成為前往東北、上越方向列車的起點站,也被稱為「北方的玄關站」而逐漸發展至今。昭和62年(1987年)由於日本國有鐵路(國鐵)分割民營化的關係,變成了東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JR東日本)的上野車站,一直持續到今天。現在包括JR東日本、地下鐵東京Metro(東京地下鐵)銀座線、日比谷線都在此交會。昭和2年(1927年),連結上野、淺草之間的銀座線開始營運,也


上野車站內

 現在的上野車站,包括東北新幹線、秋田新幹線、上越新幹線、長野新幹線、山形新幹線、常磐線、常磐・成田線、宇都宮線、高崎線、山手線、京浜東北線總共11條路線,加上東京Metro的兩條路線也在此交會,每天高達35萬人次的乘客在此往來,也成為了真正的北方玄關口。上野車站歷經了明治、大正、昭和到平成,刻劃了130年的歷史,無論是從東北、上越地區要前往東京的乘客,或是從上野車站往東北、上越方向的旅客,對所有人來說,這裡都是一個充滿深刻回憶的地方。
 昭和57年(1982年)從大宮-盛岡路線開始營運的東北新幹線,到了昭和60年(1985年)開通了上野-大宮的路段,更在平成3年(1991年)的時候開通了上野-東京的路線。到了平成14年(2002年),車站開始複合化的經營,車站內部包括購物商場、展場等等的設備都很完善。不僅如此,車站的中央出口到上野公園出口之間還架設了一座連絡橋,稱為「熊貓橋」,讓乘車更加方便,而利用這些設施的眾多乘客及行人,更是熱鬧了整個車站。


中央剪票口前的廣場
 

廣場兩側設立的購物商場、美食街等等複合設施,增添了車站內的熱鬧氣氛

 上野的地名,源於江戶時代初期,當時伊賀上野的大名(領主)藤堂高虎的下屋敷(藩舍),剛好就座落於現在的上野恩賜公園到上野東照宮之間。藤堂家的墓地,現在也還存留在上野恩賜動物園內。慶應4年(1868年),在彰義隊與新政府的戰爭,也就是「上野戰爭」中,上野寬永寺大半被燒毀,明治5年(1872年)重新整建成為上野公園。
 明治5年(1872年)東京-橫濱之間的鐵路開通之後,遠渡重洋到英國的「歐美使節團」岩倉具視等人提出「直達陸奧青森鐵道建築之議」、「從東京到青森的鐵道建言書」等等建議,到了明治13年(1880年),美國的技師Joseph  Crawford針對東京-青森間的鐵路鋪設,進行了一次預備調查。接著明治14年(1881年),「日本鐵道會社」正式創立,隔年15年(1882年)開始了川口-熊谷之間的開通工程,到了16年(1883年)7月28日上野-熊谷路段終於開始營運,可惜費盡心力創立日本鐵道會社,並且一手推動上野-熊谷之間鐵路鋪設的岩倉具視,在7月20日去世,享年58歲,無緣見到自己一手推動的成果。當時,上野停車場(車站) –熊谷之間的路段,一輛列車往返2次,運行時間花費約2小時24分鐘。同年的10月,同一條路線延長至本庄,增加班次到一天往返3次。明治18年(1885年)時,用紅磚打造了一座全新的車站,但卻在大正12年(1923年)關東大地震的時候完全被燒毀。

Joseph  Crawford因為這次的功績而被稱為「日本鐵道之父」。之後擔任北海道開拓使顧問,致力於官營幌內鐵道的建設,在北海道舊幌內線的三笠站遺跡有一座鐵道紀念館,旁邊就是Crawford的紀念公園。不僅如此,在小樽市的交通紀念館,為了表彰Crawford的功績,還建造了一座銅像。


在上野車站內,乘車或轉車前往東北、上越方向的乘客眾多,往來的人潮絡繹不絕。

車站內留下了昭和時期重建的影子,還可以看見歷史悠久的鐵柱。

從車站3樓的熊貓橋出口走出去,就會看到連結商業區與上野公園出口方向藝術文化區的東西向通道。(通稱熊貓橋)
 

在熊貓橋出口,有一隻巨大的熊貓在迎接我們呢!
 

在公園出口的附近,立有一塊熊貓橋的石碑
 

寬廣的熊貓橋
處處都可以聽見,到上野公園看熊貓的遊客,以及參加校外教學學生們的聲音
 

上野廣小路口的旁邊,有一塊名為「啊!上野車站」(作詞:關口義朗、作曲:新井英一、演唱:井澤八郎) 的歌碑。在經濟快速成長期的昭和30年到40年間,當時被稱為金蛋,也就是要參加集體就職活動的年輕人們,都會在上野車站下車。「不知從哪裡來,令人懷念的故鄉的味道也搭上了列車…」這樣的歌詞,不難想像當時來到東京參加就職活動的年輕人,他們想念故鄉的心情。

 

上野車站

上野車站從鐵路黎明期的明治16年(1883年) 開始營運,是最早的一條日本私鐵鐵路,也就是上野到熊谷之間路段的起點。到了明治39年(1906年),根據當時施行的「鐵道國有法」被收歸國有,成為前往東北、上越方向列車的起點站,也被稱為「北方的玄關站」而逐漸發展至今。昭和62年(1987年)由於日本國有鐵路(國鐵)分割民營化的關係,變成了東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JR東日本)的上野車站,一直持續到今天。現在包括JR東日本、地下鐵東京Metro(東京地下鐵)銀座線、日比谷線都在此交會。昭和2年(1927年),連結上野、淺草之間的銀座線開始營運,也是亞洲最早的地下鐵路線。(台東區上野7丁目)
 
 
 
 


從車站3樓的熊貓橋出口走出去,就會看到連結商業區與上野公園出口方向藝術文化區的東西向通道。(通稱熊貓橋)
 

在熊貓橋出口,有一隻巨大的熊貓在迎接我們呢!
 

在公園出口的附近,立有一塊熊貓橋的石碑
 

寬廣的熊貓橋
處處都可以聽見,到上野公園看熊貓的遊客,以及參加校外教學學生們的聲音
 

上野廣小路口的旁邊,有一塊名為「啊!上野車站」(作詞:關口義朗、作曲:新井英一、演唱:井澤八郎) 的歌碑。在經濟快速成長期的昭和30年到40年間,當時被稱為金蛋,也就是要參加集體就職活動的年輕人們,都會在上野車站下車。「不知從哪裡來,令人懷念的故鄉的味道也搭上了列車…」這樣的歌詞,不難想像當時來到東京參加就職活動的年輕人,他們想念故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