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山 晴夫
工作室裏儲藏的桐木木材
利用制作桐木衣櫃的邊角料制作的一些小飾物。
工作室外文雅遒勁的招牌,當然是桐木的
東京桐木衣櫃是
“東京桐木衣櫃”的叫法來自合作社。從前合作社有過規定只能使用日本國産的桐木制作的衣櫃才能稱做東京桐木衣櫃,現在爲了能制造出好的東西,已經不再拘泥于是國産材料還是進口材料了。對于真正的手工藝人而言,所在意的不是國名而是材料的好壞。
工作中的童心未泯
什麽原因使您立志要當一位桐木衣櫃手工藝人的
請介紹一下您成爲桐木衣櫃手工藝人的經過。
關于桐木衣櫃
請介紹一下桐木衣櫃的長處好嗎。
桐木最大的長處是很輕,結婚嫁娶的時候家具是要由人擡進來的,輕的話好搬運。從前的人們是像擡轎子一樣用竹竿扛著運送的。因此,櫃子上面裝有穿竹竿的金屬配件。嫁娶的時候,人們擡著櫃子要進行長距離的移動。因此,衣櫃的單位現在仍然沿用著1杆、2杆的叫法。這種單位現在已經不怎麽使用了。
另外還有,桐木不易生蟲,而且耐潮濕。日本的氣候四季分明,梅雨季節潮氣大很傷家具。潮氣大的時候桐木就會膨脹,這樣就會撐滿縫隙從而保護了櫃子裏面的衣物。桐木不但防潮而且還防火。因爲木質的密度較高,耐火性強燃燒的又慢,水和火都不容易侵入到櫃子內部。
使用桐木衣櫃是先人的智慧嗎。
正像人們傳說的那樣,從前“火災和吵架是江戶之花”,可見那個時期火災之多。火勢蔓延燃燒不止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性,但是桐木燃燒的慢,一家幾乎全部被燒毀了桐木衣櫃也只是留下漆黑一團,打開衣櫃的抽屜裏面竟然完好無損。如果是裝的衣服的話,連洗都不用洗直接就可以直接穿,可見其耐火性能之優越。
從前有用桐木做保險櫃裏面的內置盒子生意的買賣人。保險櫃是金屬制的,雖然不會燃燒但是內部因爲溫度太高而造成損失。但如果裏面放一個桐木匣子就可以防止溫度過熱的問題,把重要的東西放在匣子裏再放入保險櫃裏保存就萬無一失了,現在那些比較昂貴的保險櫃裏,仍然配有桐木的內置匣子。
桐木衣櫃耐用嗎。
下修桐木衣櫃
桐木家具使用時間長了以後會發黑,把桐木的表面削去一層就立刻又成新的一樣了。如果使用其他的木材的話,因爲在制作方法上有所不同,是不能像這樣進行翻新處理的。因爲桐木家具制作時不使用金屬釘子,全部組裝起來之後會再用刨子刨一遍。如果使用了金屬釘,最後就不能再用刨子刨了,做桐木衣櫃使用的全部是木釘子,所以在木釘子上面也可以走刨子。現在仍然有人拿已經用了上百年的家具來修理呢。
在設計款式上,什麽樣的桐木衣櫃比較受歡迎呢。
購買桐木衣櫃的都是什麽樣的人呢。
年輕的時候自己從娘家帶來的嫁妝用得有損傷了,用了30年、40年之後,想重新再擁有一個好的東西,所以大多是50歲、60歲的人來購買的比較多。從前一說衣櫃指的就是桐木衣櫃,盡管名字叫做桐木衣櫃,很多卻是用別的木材制作的。
用其他木材做的衣櫃也能叫做桐木衣櫃嗎。
是啊,如果說是總桐的那家具百分之百用的是桐木,說四方桐的指的就是只有四個角是桐木的,其余的都是用其他的木材制造的。最便宜的一種叫做前桐,也就是說只有前面一面的木材用的是桐木,其他地方用的都是別的木材。會用杉木,現在主要用柳安木等進口木材,用塗料在木板表面貼上一層印刷的木紋紙。所以,那些木紋都是整齊劃一毫無變化的。
關于制作流程
桐木衣櫃是如何制造的呢。
請介紹一下最後的收尾加工工作。
收尾工作,主要是爲了避免木紋逆向的情況,要修平然後上色。因爲木頭上有木紋,不是隨便從哪邊開始削都可以的。上色分幾種方法,做成黃色的叫“抛光粉加工”,是從前就有的一種上色技法,其他還有用火燒之後進行打磨的方法。把上色前的木材用噴燈燒一下,然後用銅刷子把碳黑層刷掉,之後再上色。上色的方法與其說是塗抹,不如說是把顔色擦到木紋中去,顔色上的可偏深些,然後用刮刀去處理,再做上防水處理和打蠟等幾道工序去完成。
這種燒過之後再上色的手法叫做“制作時代感”,其他的工作室把這種技法叫做燒桐,在東京我們家是始祖,這個名稱是從樂器筝上借鑒來的,本來是在做筝的時候先是要用火烤一下的。我的祖父從那裏得到啓發,他是第一個嘗試著用噴燈烤的方法來制作衣櫃的人。這種增加時代感的加工技法,從戰後開始已經有50到60年了。
哪些地方特別需要技術呢。
關于工具
請介紹一下您使用的工具。
片山 晴夫
工作室裏儲藏的桐木木材
利用制作桐木衣櫃的邊角料制作的一些小飾物。
工作室外文雅遒勁的招牌,當然是桐木的
東京桐木衣櫃是
據說桐木衣櫃是在江戶時代後期開始普及起來的,從前有個風俗就是當家裏有女孩兒出生後,就種上一棵桐樹,等到她長大後結婚的時候把桐樹做成衣櫃給女兒當嫁妝帶走。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爲江戶時代人口密集,木結構的住宅經常有火災發生,擁有一件耐火性能很好的桐木衣櫃就顯得彌足珍貴。
“東京桐木衣櫃”的叫法來自合作社。從前合作社有過規定只能使用日本國産的桐木制作的衣櫃才能稱做東京桐木衣櫃,現在爲了能制造出好的東西,已經不再拘泥于是國産材料還是進口材料了。對于真正的手工藝人而言,所在意的不是國名而是材料的好壞。
工作中的童心未泯
有一段時間,曾經流行過一種叫做不相稱的表現手法。這是一種在西式風格中摻入一部分日式風格的東西,乍一看好像不怎麽般配,但是卻可以從中感受到了一種有趣的東西。我們經常提醒自己要不失掉這種趣味之心。如果只是做了自己理所當然做的事就沒事了那太沒意思。當然我們會按照客戶的要求去制作,但是不會僅此而已,應該在客戶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嘗試著一邊向客人建議自己認爲更加有趣的提案,一邊積極地進行創作才是。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富余時間讓我們有機會去做更多新的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