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田 记央

灯笼随着形状、大小以及悬挂的地点不同,其种类也就有所不同,而且灯笼上的画和书法风格也都会体现出制作人的个性。

在我们采访的时候,正赶上制作每年5月份举办的三社祭礼上用的灯笼。在三社祭礼上用的灯笼,每年画的构图等都会根据年份有所变化。

在来订制的客户中有的会要求画上企业标识或英文文字的,我们正在积极的尝试着在制作中融入有现代感的设计风格。
江户手绘灯笼的定义

对于山田先生来说江户手绘灯笼是

在成为江户手绘灯笼师之前
请介绍一下您是如何成为江户手绘灯笼师的。

学徒的时候您是如何学艺的呢。
在浅草做灯笼的人当中有名人高手,我有时会去登门请教,附近还有一位樱井先生他是东京灯笼协会的,我也经常去他那里请教。我们的协会里也有灯笼研究会,研究会定期举办有关灯笼字体的书写方法的学习会,我从20几岁开始就在那里学习,在那里受到了先辈们非常耐心细致的指导,学到了不少东西。
另外,我除了继承江户手绘灯笼以外,还想学习灯笼文字以外的文字,像歌舞伎的勘亭流(书写歌舞伎的招牌和剧目表时用的字体,演剧文字的统称)的文字,还有单口相声的曲艺文字(书写单口相声的招牌和表演者名册时用的字体)等,我都在学习,现在还去着呢。还听说跟着书法教室学习比较好,我也在那些地方去学习着呢。
您独立的时候有多大。
21岁的时候。先就是把纸铺平了在上面写呀,这与在实际制成的灯笼上写字的感觉虽然完全不一样,但老师从开始就教导我们要“习惯它记住它”、“别害怕大胆的写”,写灯笼的工作因为是代代做的都是这个,所以有现成的活儿做,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花时间按照自己的节奏一个一个的去完成,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的啊。
关于江户手绘灯笼的工作
听说灯笼的书写描绘和制作是分工在做的。
从前叫糊灯底,我们这里也是从用纸糊灯笼开始做起,然后再写上字,只是那个时代灯笼种类比较少,时代的变换也没有现在这么快,那个时候允许那么做,现在已经完全是分工作业了。
灯笼主要是提供给哪些地方呢。
虽然主要是为祭事活动使用,但有不少餐馆饭店也把灯笼当作招牌用。本来灯笼就是作为吉祥物来挂的,现在也有很多客人在结婚庆典、庆祝生子或新房落成时,把灯笼当作礼物买来送人。也有些是个人因为自己喜欢就买来当作室内装饰挂在自己家里。
现在的一些酒馆里,仍然看到有挂着红灯笼的呢。
是啊,有挂的。在从前的酒馆里,也是灯笼里放蜡烛当照明工具使用的,那时灯笼的制作一般都是在白色的灯笼上写黑色的字,后来有的店家经营的不太好,就琢磨怎么把灯笼做得看起来既显眼又热闹,于是就把灯笼涂成大红色,结果一下子生意就兴隆起来了,据说江户时代的红灯笼就是那么普及起来的,也是因为这样,红灯笼才留在了日本人的心中吧。

山崎先生家从第一代开始到现在已经延续多少年了。
大约有300年了吧,是从江户时代延续下来的。我的父亲曾经也做过灯笼,后来觉得不适合自己就不做了,现在家父已经过世了,我本来就是个做灯笼人家的儿子,也曾经做过上班的工薪族,最后是在一家灯笼批发店里工作。我父亲当年应该是喜欢做灯笼的,他喜欢写字也喜欢画画。
关于江户手绘灯笼
在字体上有没有什么一定之规呢。
在做江户手绘灯笼的人们之间,没有所谓的什么流派之说,我们写的这些文字一般都被称为“江户文字”。做灯笼的几乎都是继承的家业,每家的父辈大多会教孩子“要这么写”,那样一来,每家灯笼的特色就会带出来。所以走在大街打眼一望,八九不离十就能猜出那灯笼是谁家做的。
请介绍一下江户手绘灯笼的历史。
灯笼是在室町时代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在日本的江户时代被当作照明器具得到广泛普及。在对灯笼的定义中,把能够折起来的能在里面立住蜡烛的,也就是所谓的照明器具叫做灯笼。在现在的酒馆或餐厅里使用的,里面大多是没有蜡烛的,基本上里面立着蜡烛的又能够折迭的才能称作灯笼。从前只是在祭事上使用灯笼,但用途很快被扩展开来,尤其那些大企业在举办活动的时候也开始使用灯笼,还有不少是个人买了灯笼去当礼物送人的。自古灯笼的画法虽然有一定之规,但当有人来说希望写英文字母的时候,我就要采用适合于现代风格的字体写。
相对于不同的地域而言,其设计上也是有差异的吧。
一般的人是区分不太出来的,其实它们从设计、造型到大小都不尽相同,特别是文字,就像沿袭下来的“江户文字”这个名称一样,估计从前是有过那样的传统,我们现在只是把它忠实的继承了下来。从前我们的先辈们对文字一定是经过了刻苦钻研学习的,他们才以这种方式表达着对江户文字的珍爱。
比如谈到“千社札”,就是贴在神社佛阁里的姓名贴纸。那在江户时代也就是当作名片交换使用,人们在纸上面用江户文字的字体印上自己的姓名或店名。在古代去趟关西或东北要花几天的工夫,那个时代的人们要去那些很远的神社佛阁一趟,一辈子也不过就那么一次机会,所以把千社札贴在所到之处当作一个见证,证明自己曾经“平安到达过这里”。从那些贴在地方神社佛阁里面的旧千社札中,可以看到当时从江户各地去到地方上参拜过的记录。倒是在东京的神社佛阁里,却不怎么见得到地方上的人们贴过的千社札,也就是说在江户时代,只有江户以及其近郊等地的人们有用千社札和江户文字的文化习惯。由此可见在江户,人们对用什么样的文字应该是非常讲究的。
另外,每次看从前的先辈们写的字都感觉非常了不起。在那个时代,他们没有像我们从小就握惯了铅笔和圆珠笔,从出生开始握的就是毛笔,写字的功底到底是不一样啊。感觉自己不管怎么努力写,一辈子也都超不过那些先辈们。
早期的灯笼是比较简洁的吧。

初期使用过的能够揣在怀里的小提灯
关于制造过程
请介绍一下江户手绘灯笼的制作过程好吗。

然后在这上面写字或画画是吗。

像这样即使是写一个字,也能体现出写字人的个性吧。
是会表现出本人个性的,即便是写同一个江户文字,有人会把它写的又粗又重,有的人则会把它写的迁迁细细女性气十足,也有人会把它写的像用圆规尺子笔着画的一样,横平竖直的像几何图形似的。虽说写的是简单的“三”字,要只把它写成干巴巴的三条横线就没意思了,要写的弯一点,要是用杆大的粗笔来写这个字的话,应一边写一边思考要把它写成什么样子,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有个性。而且灯笼里面是要放蜡烛的,基本来说灯笼上的字比较忌讳飞白或太透,当然,也有故意写成飞白效果的,我现在正在做的三社祭的灯笼上的字就是,因为是祭事中使用,所以故意留一些字的飞白这样显得更有气势。
哪些地方是,特别需要技巧的呢。
灯笼都是挂在高处的,看灯笼的时候也基本是从底下往上看的。做灯笼的人虽然都不尽相同,字如果是竖着写的话,灯笼下方的文字间距会小些,如果上方是空4格的话,那么下方就要空3格。其实最难的就是这儿,因为灯笼是像地球仪似的用纸竖着糊的,要是沿着纸的接缝来写的话,到了字的下边字宽就会变窄,比如我们写“雷门”的“门”字,要是沿着纸的接缝去写的话,门字的下边就会变窄。所以,灯笼的下方是要逆着接缝,写成下紧上宽的形状才行,这样写出来的字从下面抬头看时,笔画看起来才像是直的。
关于工具
具体会使用哪些工具呢。

作为手工艺人的执着
作为手工艺人的矜持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山田 记央

灯笼随着形状、大小以及悬挂的地点不同,其种类也就有所不同,而且灯笼上的画和书法风格也都会体现出制作人的个性。

在我们采访的时候,正赶上制作每年5月份举办的三社祭礼上用的灯笼。在三社祭礼上用的灯笼,每年画的构图等都会根据年份有所变化。

在来订制的客户中有的会要求画上企业标识或英文文字的,我们正在积极的尝试着在制作中融入有现代感的设计风格。
江户手绘灯笼的定义

日本关于灯笼的使用据说是从室町时代(注:1336年起)开始,在江户时代开始广泛普及并成为庶民百姓的照明器具。据说是到了明治时代,才将一直以来把灯笼制作和文字书写一体化生产进行分工作业。能够清楚的区分出江户文字特有的紧凑书写方式,是江户手绘灯笼的特征所在。
对于山田先生来说江户手绘灯笼是

光家族徽章就有数千种之多,字体也有20多种。做这个工作是穷尽一生也是学不完的。在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考虑过那么多,一作才发现,干这一行太不容易了,你不停的作呀作,仍然觉得时间不够用。书法和描绘方法以及江户文字,这些大都是都是从前的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我们这代人也要为后人也留下点什么才行啊,很想留下一些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