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生堂
江戶組紐桐生堂
江戶組紐桐生堂(株式會社桐生堂),是1876年(明治9)創業的組紐工房。在台東區淺草地區擁有組紐和日式雜貨的店鋪,吸引著絡繹不絕的來自國內外的觀光客們,這裏也成爲了了解日本工藝品的一扇窗戶。(台東區淺草1丁目32番12號)

利用方台編制組紐,正在編制大型的羽織紐。
當今的組紐,有多種多樣的編制方法和廣泛的用途,例如日式服裝的帶締(束緊用的細縧帶)、羽織紐、袋子類、日本刀的刀裝、還有首飾飾品等方面都用得到。由于編組紐基本都是用手來編的手工作業,結構精密編制過程繁瑣又精心。根據用線、用色、和編制方法的不同可以編出精彩紛呈表情各異的組紐。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對于組紐的編法有很多種,其中大部分都是使用編制台來編的,下面介紹的這些是具有代表性的編制台和編制方法。
方台
方台的構造由方形的鏡面(上板),台板和懸垂組紐的滑輪組成,比較適合編線數少的組紐,能編4股編(用4個線球編的基本編法),8股編(用8個線球編的圓組紐),丸唐編(絲線交叉編制的圓組紐),平唐編(與丸唐編法相同的平編法),鴨川編(是日本獨特的編制法對絲線的撚搓力強)等多種多樣的編法。
圓台
由圓形的鏡面(上板),台腿和台板組成的編制台,鏡面中央有個圓孔能將編好的組紐從中間懸垂下去。由于用線球的數量有限,不大適合編太複雜的組紐,比較適合編從簡單到複雜的唐編法的組紐。圓台也是編制冠編(用于帽嬰的組紐編法),丸源氏編(用不同顔色的線編出羽毛箭形圖案的編法),平源氏編(丸源氏編的扁平編法),洋角編(用8股編的組紐爲芯編出杉樹針葉狀的組紐),禦嶽編(將方形8股編或洋角編的兩股結成一股的組紐編法),唐編(編羽毛箭形圖案的笹浪編法的變形)等組紐時使用的編制台。
绫竹台
其構造是將羽毛箭形的木棒固定在木框上的編制台,編制方法是先在木框上打好經線(橫線)後,將經線分出上下,並在上下橫線之間穿入緯線(縱線),用木制刮刀將線刮緊打實。是個適合平編法的,可編出多種圖案的編制台。
高台
高台的結構是在大型木框上挂著左右2段工字形線軸的線,是一種被稱爲绫書的編法,一邊編一邊用竹制的刮刀把線刮緊打實,通過變換上下2段線的顔色可編出圖案。高台適合用于編複雜的花色圖案,如高麗編(用于編圖案紋理細密緊實的編制方法),大和編(編表裏顔色和圖案不同時的編制方法),笹浪編(編細竹和波浪狀圖案的編制方法)、貝口編(像兩片貝殼的嘴一樣,也類似龜甲圖案的編制方法),安田編(編格子狀圖案的編制方法),內記編(將安田編的表裏組合起來的編制方法),畝打編(將高麗編連接起來的編制方法)等多種多樣的編制方法,和圓台一樣用法多樣。
內記台
通過轉動齒輪帶動挂著線的葉片形木板進行編制的編制台,相傳是在江戶後期發明的,這是一種達到了半自動化的編制台,但是由于結構複雜,如今已經基本不使用這種編制方式了。


羽織紐的系結法

桐生堂
江戶組紐桐生堂
江戶組紐桐生堂(株式會社桐生堂),是1876年(明治9)創業的組紐工房。在台東區淺草地區擁有組紐和日式雜貨的店鋪,吸引著絡繹不絕的來自國內外的觀光客們,這裏也成爲了了解日本工藝品的一扇窗戶。(台東區淺草1丁目32番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