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May 22, 2019
Published on May 22, 2019

保留至今的壁磚煥發著帝國圖書館時代的氣息。


面向磚砌棟中庭的西側,在2002年(平成14)改修時建成了玻璃幕牆,旁設休息廳,對原有的磚牆壁面進行了保存修複,磚是經過釉面處理的白藥燒磚和白丁場石(譯者注:白丁場石爲地方産的岩石的一種)搭配砌成,牆壁上保留了從前的玻璃窗,整體煥發著明治時代的樣貌與氣息。

 

磚砌棟的窗戶,原封保留了明治時代修建之初的玻璃窗,透過明治時代表面略帶凹凸的玻璃,光線變得絲滑柔和。

 舊館(磚砌棟)建築共有3層,在3層有大廳和展覽廳。2層有青少年研究室、少兒圖書展廊。少兒圖書展廊裏有4根圓柱並垂而立,構建出宏偉的室內空間。1層有世界知識閱覽室和兒童閱覽室。(下段繼續)


少兒圖書展廊(舊特別閱覽室)
少兒圖書展廊,是一間能夠追溯從明治到現代的日本兒童圖書的演變曆程的展示室。

用抹灰手法制成的柱子裝飾 

镘繪(譯者注:用抹子抹灰作畫)技術的裝飾 

 少兒圖書展廊裏面的4根圓柱,柱芯是鋼骨外面包上被稱爲竹小舞工藝的細竹編,外施粉刷(注:竹小舞,將竹子切割成細條作成竹編)。柱頭裝飾部分,采用往石膏模具裏倒入石灰,在硬化前倒出來貼在柱子上的施工方法。天花板的裝飾是抹灰職人用抹子作成的拉毛粉飾,被稱爲“镘繪”也就是抹子畫。在修複施工中采用了與初建時相同的施工方法,當時的技術傳承開來。


這裏有鈴木三重吉創刊的《赤鳥》等可以追溯兒童文學史的完備資料。

被稱爲小神殿的送書電梯遺迹(注:在帝國圖書館時代這個房間是只有得到館長特別認可的研究者才可以利用的特別閱覽室,因此,爲了從書庫更加快捷的把圖書資料傳遞出來,設置了圖書電梯。取書口處現在是木窗框)

 

磚砌棟的窗戶,原封保留了明治時代修建之初的玻璃窗,透過明治時代表面略帶凹凸的玻璃,光線變得絲滑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