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西洋美術館
國立西洋美術館,是以法國政府贈送返還的松方收藏(以印象派的繪畫和羅丹的雕刻為中心的法國美術作品的收集)為基礎設立的,旨在介紹關于西洋美術的機構,始于1959年(昭和34年) 4月。(台東區上野公園7-7)
本網頁所介紹的作品隨時會有展示的更新

国立西洋美术馆主楼
國立西洋美術館的主要館藏建立在被稱為松方收藏為基礎上。在大正3年(1914)前後開始到昭和3年(1928)前後,當時任株式會社川崎造船所的社長已故的松方興次郎氏,在歐洲各地收集的繪畫和雕刻,後來被稱為松方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昭和26年(1951)簽訂的舊金山和平條約中,松方的收藏被歸為法國政府所有,就在該條約進行簽署的時候,當時的吉田茂首相出面對法國提出了歸還這些收藏品的要求。在昭和28年(1953),法國提出將建立(法國美術館)作為歸還這些藝術品的必須的前提條件,同年12月關于創立《法國美術館》的事宜得到內閣會議認可後,設置了籌備協議會。昭和29年(1954),內閣會議決定該館作為國立美術館,要在上野公園重建。《國立法國美術館》的設計工作由勒•柯布西耶擔任,日本方面的設計合作者確定為坂倉准三、前川國男、吉阪隆正等三人。昭和33年(1958),當時的法國首相戴高樂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認可了松方收藏的返還。昭和34年(1959)1月正式簽字,同年6月,(國立西洋美術館)正式開放。(下段繼續)

主樓展示室
西洋美術館是以松方收藏的印象派的繪畫、和羅丹的雕刻為中心的法國美術品為基礎,對關于西洋美術品的收集、它是唯一的一座從全方面進行收藏的國立美術館。在主樓(勒•柯布西耶設計)和新樓(前川國男設計、1979年)內,主要介紹代表了美術館設立宗旨的松方收藏作品,以及創立以來每年購入的文藝複興時期以後到20世紀初為止的作品和其他贈送•寄存的作品。(下段繼續)

新館展示室

新館是由前川國男設計的,為紀念國立西洋美術館創立20周年于昭和54年(1979)建成竣工。作為增建建築與勒•柯布西耶設計的主樓在機能上相輔相成,新館和舊館通過中庭連接,裏面種植著榉樹、銀杏樹和楠樹。

國立西洋美術館
國立西洋美術館,是以法國政府贈送返還的松方收藏(以印象派的繪畫和羅丹的雕刻為中心的法國美術作品的收集)為基礎設立的,旨在介紹關于西洋美術的機構,始于1959年(昭和34年) 4月。(台東區上野公園7-7)
本網頁所介紹的作品隨時會有展示的更新

勒•柯布西耶設計的主樓展示室(©國立西洋美術館)
建築整體采用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結構、地板、柱子和樓梯等形成的多米諾系統,依據人體尺度的黃金比例得出的被稱為模度概念的設計。在比較低的道路上配上寬闊的窗戶,柔和的光線透過窗戶照到室內,將室內環境和外面的天空相接,産生開放感和高揚感。

連接主樓和新樓的庭園
混凝土、石材建造的建築和綠蔭蔥蔥的中庭,形成了祥和穩健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