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November 1, 2009
Published on November 1, 2009

不折的收集,在国际上也是无与伦比的珍贵文物。


采访时,正在举办《法帖与帖学派》的特别展。

王羲之(303-361)笔《十七帖-贺监本-(宋拓)》东晋(4世纪)
收集了唐代王羲之的草书书信约三十封。文章的起首都是以“十七日先书”开头因此得名《十七帖》。同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一样被分成各个流派,但相传这是唐代的贺知章(659-744)的临摹作品。

王羲之(303-361)笔《兰亭序-神龙本-》东晋•永和9年(353),丰坊(明•16世纪)作/明(16世纪)刻
王献之(344-388)笔《洛神赋十三行》东晋(4世纪)/刻年不明 相传是王献之所书的《洛神赋》的十三行残页。
王羲之(303-361)笔《孝女曹娥碑》东晋•升平2年(358)/刻年不明 后汉时代,歌颂为了寻找溺水而死的父亲自己也投入水中的孝女曹娥的石碑。
王文治(1730-1802)笔《李思训碑跋》清•乾隆55年(1790)
清朝后期的高官又是贴学大家•王文治的真迹。
欧阳询(557-641)笔《草书千字文》隋-唐(6-7世纪)/刻年不明 为后世留下了优秀的楷书作品,唐初的三大书法家之一的欧阳询的书法。千字文是从《天地玄黄》开始的四言古诗二五十句所构成的韵文。据说是一个叫做周兴嗣的人用了一个晚上写出来的,通篇没有用一个重复的字的好文章。
姜宸英(1628-1699)笔《临 王羲之尺牍册》明-清(17世纪)
诗文优美,且曾经受到过康熙皇帝赞赏的姜宸英的书法。尺牍是书信的意思。

采访时,正在举办《法帖与帖学派》的特别展。

 
 
 
 
 
 
 
 
 
 
 
 
 
 
 
 
 
 
 
 
 
 

欧阳询(557-641)笔《草书千字文》隋-唐(6-7世纪)/刻年不明 为后世留下了优秀的楷书作品,唐初的三大书法家之一的欧阳询的书法。千字文是从《天地玄黄》开始的四言古诗二五十句所构成的韵文。据说是一个叫做周兴嗣的人用了一个晚上写出来的,通篇没有用一个重复的字的好文章。

 

姜宸英(1628-1699)笔《临 王羲之尺牍册》明-清(17世纪)
诗文优美,且曾经受到过康熙皇帝赞赏的姜宸英的书法。尺牍是书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