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可以體驗日本的音樂史。

小學歌曲集(音樂取調掛編,文部省)
第一編在明治14年(1881)11月申請出版版權,在第二年明治15年(1882)4月出版發行。它作為小學校的音樂教材進行編撰,共收錄了91個曲目。有很多是選自外國旋律優美的曲子,配上有教育意義而且琅琅上口的日語歌詞,其中包括據說是雅樂部樂師作曲的曲子。到今天仍然被人們廣泛傳唱的《如果放眼望去(系上又打開)》、《蝴蝶》、《像雲又像霧》、《螢(螢之光)》、《菊(院子裏的百草)》等也包含在其中。

魯道夫•迪特裏希
奧地利出身的魯道夫•迪特裏希(1867-1919),應伊澤修二(第一代東京音樂學校校長)的邀請,在明治21年(1888)來東京音樂學校赴任。在西洋音樂的搖籃期,迪特裏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包括對後來成為了教員的幸田露伴的妹妹幸田延等人在內,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奧古斯特•楊克(1868-1944)
奧古斯特•楊克(1868-1944),明治32年(1899)來東京音樂學校赴任,獻身于提高管弦樂技術,被稱為日本管弦樂之父,到了明治後期的音樂發展甚至可以稱為“楊克的時代”。
三浦環(Miura Tamaki)
三浦環(1884-1946),明治37年(1904)畢業于東京音樂學校,曾就任母校的助教授。在倫敦的歌劇院主演過《蝴蝶夫人》。他是日本歌劇的先驅者,也是日本第一個活躍于國際舞台的歌劇女主角。
三浦環和普契尼
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1858-1924)在順便去參加在羅馬公演的《蝴蝶夫人》的途中,曾設宴在魯卡近郊的山莊裏款待三浦。大正9年(1920)4月19日,在湖塔區山莊。

奧古斯特•楊克(1868-1944)
奧古斯特•楊克(1868-1944),明治32年(1899)來東京音樂學校赴任,獻身于提高管弦樂技術,被稱為日本管弦樂之父,到了明治後期的音樂發展甚至可以稱為“楊克的時代”。

三浦環(Miura Tamaki)
三浦環(1884-1946),明治37年(1904)畢業于東京音樂學校,曾就任母校的助教授。在倫敦的歌劇院主演過《蝴蝶夫人》。他是日本歌劇的先驅者,也是日本第一個活躍于國際舞台的歌劇女主角。

三浦環和普契尼
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1858-1924)在順便去參加在羅馬公演的《蝴蝶夫人》的途中,曾設宴在魯卡近郊的山莊裏款待三浦。大正9年(1920)4月19日,在湖塔區山莊。

幸田延(Kouda Nobu,1870-1946)
幸田延(Kouda Nobu,1870-1946)是幸田露伴的妹妹,鋼琴和小提琴演奏者。她在女子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跟著梅森學習,13歲時到《音樂取調掛》(1879年在文部省內設立的培養音樂教師和從事音樂研究的機構,後來改編為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系的前身東京音樂學校)學習。明治18年(1885)從《音樂取調掛》全科畢業。明治22年(1889)作為文部省最初的音樂專攻生赴波士頓學習一年,之後又在維也納留學5年。明治28年(1895)回國後,成為了東京音樂學校的教授。在昭和12年(1937),和她的哥哥一同當選藝術院會員。

安藤(原姓幸田)幸(Ando Kou,1878-1963)
安藤(原姓幸田)幸(Ando Kou,1878-1963),小提請演奏者,幸田露伴和幸田延的妹妹。在東京音樂學校跟著迪特裏希學習小提琴,明治29年(1896)畢業,明治33年(1900)在柏林高等音樂院留學之後,明治36年(1093)就任母校的教授。昭和17年(1942),繼哥哥姐姐之後也成為了藝術院會員。

大正8年(1919),美國歸來演奏會後的山田耕作和朋友們
左起,荻野绫子(聲樂家),山田耕筰,深尾須磨子(詩人),北原白秋(和歌詩人•童謠作家),三木露風(詩人)。山田耕筰(1886-1965),從東京音樂學校畢業後訪德,學習音樂、演劇、舞蹈等知識,學成歸國後,組建日本最初的交響樂團-東京愛樂樂團,演出了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自己作曲的管弦樂。他9歲時失去了父親,後來在印刷工廠工作的時候生活貧困,餓了就吃籬笆上的枸橘子。後來他把這些事情告訴了北原白秋,由此誕生了著名歌曲《枸橘的花》,被傳為有名的逸事。

魯道夫•迪特裏希
奧地利出身的魯道夫•迪特裏希(1867-1919),應伊澤修二(第一代東京音樂學校校長)的邀請,在明治21年(1888)來東京音樂學校赴任。在西洋音樂的搖籃期,迪特裏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包括對後來成為了教員的幸田露伴的妹妹幸田延等人在內,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奧古斯特•楊克(1868-1944)
奧古斯特•楊克(1868-1944),明治32年(1899)來東京音樂學校赴任,獻身于提高管弦樂技術,被稱為日本管弦樂之父,到了明治後期的音樂發展甚至可以稱為“楊克的時代”。
三浦環(Miura Tamaki)
三浦環(1884-1946),明治37年(1904)畢業于東京音樂學校,曾就任母校的助教授。在倫敦的歌劇院主演過《蝴蝶夫人》。他是日本歌劇的先驅者,也是日本第一個活躍于國際舞台的歌劇女主角。
三浦環和普契尼
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1858-1924)在順便去參加在羅馬公演的《蝴蝶夫人》的途中,曾設宴在魯卡近郊的山莊裏款待三浦。大正9年(1920)4月19日,在湖塔區山莊。

奧古斯特•楊克(1868-1944)
奧古斯特•楊克(1868-1944),明治32年(1899)來東京音樂學校赴任,獻身于提高管弦樂技術,被稱為日本管弦樂之父,到了明治後期的音樂發展甚至可以稱為“楊克的時代”。

三浦環(Miura Tamaki)
三浦環(1884-1946),明治37年(1904)畢業于東京音樂學校,曾就任母校的助教授。在倫敦的歌劇院主演過《蝴蝶夫人》。他是日本歌劇的先驅者,也是日本第一個活躍于國際舞台的歌劇女主角。

三浦環和普契尼
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1858-1924)在順便去參加在羅馬公演的《蝴蝶夫人》的途中,曾設宴在魯卡近郊的山莊裏款待三浦。大正9年(1920)4月19日,在湖塔區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