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野東照宮
上野東照宮是1627年(寬永4)創建的供奉德川家康公(東照大權現)的神社。神殿建築在曆史的戰爭和地震中未曾遭受過崩塌和毀壞,所以建于江戶初期的這座金碧輝煌的神殿完好無損地保存至今。上野東照宮被指定爲國家重要文化遺産,吸引著來自國內外衆多遊客的到訪。(台東區上野公園9-88)

曾經接受了德川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將軍皈依的天海僧正和藤堂高虎,在1616年(元和2)德川家康生命垂危之際被喚到枕邊,接受家康的遺言,被囑托希望死後爲他修建一個能將三個人安置在一起的永久的鎮魂之所。天海僧正拜領的藤堂高虎等人的宅地也就是現在的上野公園所在地,開山東㪫山寬永寺,並在其境內還修建立了很多小寺院和伽藍。1627年(寬永4)修建的其中之一便是東照宮的前身當時稱爲東照社,後來東照社在1646年(正保3)由朝廷正式賜予宮號始爲東照宮。現存的神殿是1651年(慶安4)由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康,爲了解決江戶的人民廣衆不方便去參拜1617年(元和3年)在日光修建的東照宮,按照與日光東照宮的豪奢神殿同等規格改建的。上野山曾經做過戰場,舊幕府軍和新政府軍在此交戰,發生在1868年(慶應4)戊辰戰爭之一的上野戰役中,寬永寺以及其他許多的伽藍和小寺院都慘遭燒毀,但是大火並未燒及到上野東照宮。另外在1923年(大正4)發生的關東大震災,以及後來的戰爭災害中東照宮也都幸免未曾遭受過倒塌毀壞,因此修建之初的樣子保留至今。
唐門旁邊,設置著在1651年(慶安4)由尾張、紀伊、水戶的德川三大家獻納的燈籠,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三大家燈籠。從唐門起依次按照紀伊家的德川賴宣(家康的第十子)、水戶家的德川賴房(家康的第十一子)、尾張家的德川光義(家康的第九子義直的兒子)的順序排列。在銅制燈籠傘翅上裝飾著蜃,蜃和龍一樣都是想象出來的神話中的動物,傳說它能吞雲吐霧,做出海市蜃樓。火袋部分雕飾著天女的圖案。

境內有250座獻納的燈籠。


唐門
正式名稱叫做〔唐破風造四腳門〕,是國家指定重要文化遺産。門的兩側是江戶時代初期的雕刻師左甚五郎作的升龍和降龍,門的上部裝飾著镂雕,雕刻著錦雞鳥和銀雞鳥。在門的內側,雕刻著來自中國典故中的谏鼓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