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February 21, 2014
Published on February 21, 2014
漫步在工匠之城
飽含著凝結在刃口上的思想

招牌雕刻師 坂井 保之

中學畢業後我拜我的父親為師學藝,他是福善堂的第2代傳人。我19歲時師傅過世,子承父業,我成了第三代掌門人。到目前為止承接過寺廟神社的匾額和學校的校徽、家徽、相撲訓練場的招牌等很多工作。另外,從日本橋三越總店的標識開始,承接過很多來自企業的任務,制作各種各樣的招牌的工作。


 


 


坂井 保之
 
左)坂井的商號“福善堂”的木招牌
右)題字 橘右之吉
 

使用純金的燙金文字“鎮”字

招牌雕刻就是

 

坂井制作的淺草鹫神社的匾額

 
招牌也叫匾額,源于中國古代的宮廷和祠廟中挂著的記載著其名稱的木牌而開始流傳開來的。它在飛鳥時代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宮殿佛寺來。到了江戶時代,特別是在城市周邊地區店鋪的商人和手工藝人們,用它作為宣傳其商號或商品的手段,制作了很多各具匠心和別出心裁的招牌。
 

招牌雕刻的魅力

 

我們的工作的魅力在于將這種作品流傳後世。但反過來說,也正是因為能留傳下來才讓人覺得“可怕”。最近,希望在紀念孩子出生的木招牌上刻上孩子的生日、體重等信息的客戶逐漸增多,3、40年以後,等那個孩子的長大了,這木牌也將成為記載他的成長和回憶的見證。想像著客人們喜悅的心情堅持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而且我非常享受當客人收到我的作品時那種純粹的喜悅。

作為招牌雕刻師

 

請介紹一下您是什麽原因促使成為手工藝人的?

 
 總之是不怎麽喜歡學校,總覺得15歲中學畢業就進入手工藝人這條道路是比較理想的。但是,靠父母生活的時候,是不能鬧著玩兒的,于是就耍滑頭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在認真工作的樣子而已。父母應該也看出來了吧。所以當父親過世後我開始不知如何是好了。我根本就不知到該如何工作,因為那並不是只知道工作方法就能夠作好的,所以後來我就整日徹夜不眠的工作,那時侯真是特別的忙。
 

您的兒子將成為第四代傳人,聽說您曾經送他到別的師傅門下學徒,那是為什麽呢?

 
 那是因為我也曾經吃過的苦頭,還是覺得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裏,不管是工作方法還是技術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局限性。每一位手工藝人都是有自己比較獨特的工作形式。如果說我曾經吃了什麽苦頭的話,那就是我曾經不知道該怎麽工作。到現在為止學徒都是邊看邊學的,在一定程度上即便知道該怎麽做,對比較精確的工藝也能十分了解,比如研磨粉的溶解比例,膠的制作等等。傳統上都是邊看邊學,一步步模仿著師傅成長起來的。手工藝人不是經常說“技術是靠眼睛偷來的”。可是對我來說,師傅在我19歲時就過世了,沒有給我留下多少可“偷”的時間,所以對于我的兒子(第四代),我就對他說如果想做這份工作的話就先去跟著別的師傅學了再回來吧。
 

關于制作過程 其1

 

請介紹一下制作過程。

 
 制作招牌本來是有分工的,文字書寫師、雕刻師、塗色師等。但在現在這個時代光靠這些是不能養活自己的,而且很多分工已經用計算機就可以很簡單地作出來。來我這裏的客人基本上都是提前用計算機作好底稿數據後帶來。現在雖然還非常罕見,但真是有連塗色的工作都要自己親自完成的時候。現在做招牌的專門從事塗色工作的手工藝人僅剩下一個人了,當這一位也不在了的話,今後作招牌的就真的只能自己塗色了。
 

您也曾設計過最初的底稿嗎?

 
 我雖然不做設計,但是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向客戶提一些建議。比如招牌的大小、版式等等。所以對于前來定做超大尺寸招牌的客戶,我會根據其店鋪的具體情況來建議其招牌的尺寸大小。尺寸大的話費用自然會高,這些建議一般都會博得客戶的滿意。有時我也會根據顧客的要求和具體情況對雕刻作品進行調整,邊想著完成後的樣子邊雕刻是比較容易出效果的。那樣也會比較能夠體現該店鋪的特性。現在雕的這個木招牌是為慶祝結婚用的,所以我想這裏不該刻“寶”字而應該刻“壽”字。對于雕刻這項工作,雖然雕畫會比較麻煩些,卻也讓人樂在其中。每個人在視覺上對立體形象的感受都會不盡相同,如果能得到他們的滿意就太好了。
 

關于制作過程 其2

 

現在您做的是哪一道工序呢。

 
 根據訂單要求的尺寸裁截板子,然後把用機器印刷的和紙用海苔漿糊貼上打底,再在上面貼上寫有文字的襯紙後進行雕刻,從准備到完工全部是手工作業。現如今如果不是用機器印刷的和紙的話,就不能保證所需要的紙的薄度,手工紙的話因為韌性太強從板子上往下揭的時候會粘在一起,和紙是用海苔漿糊貼在板子上的,韌勁過強會揭不下來,沒有韌性又會容易破,活兒做不漂亮。因此如何控制海苔漿糊的量是其關鍵。從前一般會將和式的線裝書拆散,用裏面的和紙。
 

 
 

請介紹一下雕刻方法
 

請介紹一下雕刻方法。

 

 書法字體看起來像鼓出似的雕刻方法叫“匾額雕”,另外還有像石材店雕刻墓碑石時采用的圓形文字的雕刻方法叫做“石材店雕”,扁平的雕刻叫做“浮雕”、通過雕刻四周而表現出來立體感的叫做“篆刻”、把刻刀溝文雕成V字型的雕刻叫做“研藥雕”等幾種主要的雕刻形式。篆刻技術雖然外行人也能刻,但是對于凹雕(又叫陰刻)的雕刻方法,對于外行人來說就不那麽能得心應手了。
 

雕刻方法不同使用的工具也有區別嗎?

 
 雕刻中的大部分工作,用招牌雕刻刀一把就能完成。從大型招牌到比較小的招牌、以及挂件等上面的文字,也基本上是用一把招牌雕刻刀來完成的。至于非常大型的看板的話,也會用上三角刀這樣的大鑿子,用木槌敲打來雕刻制作。
 

東京和關西的招牌存在什麽不同嗎?

 
 在關西沒有懸挂類似招牌的習慣。記得有一次,接到一個東京人想送個招牌給關西人做禮物的活兒,當把這件禮物送過去時,遭到了人家的費解“這是什麽,拿它能夠做什麽”,把送禮的人搞得非常的尴尬。這是因為關西地區沒有這種習慣,只有東京附近的或比較喜歡這類東西的人,還有做與祭禮相關工作的人才會喜歡。關西那邊的活兒倒也承接過,是在關西的藝人成為壓軸藝人的時候才會有一些這方面的訂單,至于為店鋪做的,至今也不過兩三回而已。
 

作為一種形式流傳後世

 

對于制作出來的作品能夠流傳于後世這件事,您有什麽感想嗎?

 
 作為一種形式能夠流傳給後世是件非常令人高興的事。比如說,將作品交給給客人後經過了幾十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某個地方,我的兒孫們看到我或者祖輩們的作品,並且當他們知道那是自己的父親或者祖父雕刻的作品時,那該是何等的心情啊。如果說到我父親(師傅)留下的最令我記憶深刻的事情是什麽的話,那應該是岩手縣盛崗的八蟠的匾額了,那是由幾位東京人捐贈的。以前在我偶然去到那裏的時候,發現有象是出自我父親之手的作品,仔細一看竟然發現上面留著父親的名字。按照時間推算,那應該是在他剛剛獨立出來的時候的制作的作品。看著它讓我一下子想起了父親,我不由得拿現在的自己去聯想父親當時努力工作的情景。就象這樣,父親的工作態度現在仍然通過作品這樣一個特定的形式留存于世,這難道不就是能傳給後世的招牌的魅力所在嗎。把自己的思想雕刻進作品裏,並將其作為一種形式保留下來,能看到大家使用它的情景,這就是那種使人樂在其中的境界吧,確實是件令人高興的事。


坂井 保之
 
 
左)坂井的商號“福善堂”的木招牌
右)題字 橘右之吉
 

使用純金的燙金文字“鎮”字

 

招牌雕刻就是

 

坂井制作的淺草鹫神社的匾額
 
招牌也叫匾額,源于中國古代的宮廷和祠廟中挂著的記載著其名稱的木牌而開始流傳開來的。它在飛鳥時代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宮殿佛寺來。到了江戶時代,特別是在城市周邊地區店鋪的商人和手工藝人們,用它作為宣傳其商號或商品的手段,制作了很多各具匠心和別出心裁的招牌。
 

招牌雕刻的魅力

 
 
我們的工作的魅力在于將這種作品流傳後世。但反過來說,也正是因為能留傳下來才讓人覺得“可怕”。最近,希望在紀念孩子出生的木招牌上刻上孩子的生日、體重等信息的客戶逐漸增多,3、40年以後,等那個孩子的長大了,這木牌也將成為記載他的成長和回憶的見證。想像著客人們喜悅的心情堅持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而且我非常享受當客人收到我的作品時那種純粹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