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田 記央

燈籠隨著形狀、大小以及懸挂的地點不同,其種類也就有所不同,而且燈籠上的畫和書法風格也都會體現出制作人的個性。

在我們采訪的時候,正趕上制作每年5月份舉辦的三社祭禮上用的燈籠。在三社祭禮上用的燈籠,每年畫的構圖等都會根據年份有所變化。

在來訂制的客戶中有的會要求畫上企業標識或英文文字的,我們正在積極的嘗試著在制作中融入有現代感的設計風格。
江戶手繪燈籠的定義

對于山田先生來說江戶手繪燈籠是

在成爲江戶手繪燈籠師之前
請介紹一下您是如何成爲江戶手繪燈籠師的。

學徒的時候您是如何學藝的呢。
在淺草做燈籠的人當中有名人高手,我有時會去登門請教,附近還有一位櫻井先生他是東京燈籠協會的,我也經常去他那裏請教。我們的協會裏也有燈籠研究會,研究會定期舉辦有關燈籠字體的書寫方法的學習會,我從20幾歲開始就在那裏學習,在那裏受到了先輩們非常耐心細致的指導,學到了不少東西。
另外,我除了繼承江戶手繪燈籠以外,還想學習燈籠文字以外的文字,像歌舞伎的勘亭流(書寫歌舞伎的招牌和劇目表時用的字體,演劇文字的統稱)的文字,還有單口相聲的曲藝文字(書寫單口相聲的招牌和表演者名冊時用的字體)等,我都在學習,現在還去著呢。還聽說跟著書法教室學習比較好,我也在那些地方去學習著呢。
您獨立的時候有多大。
21歲的時候。先就是把紙鋪平了在上面寫呀,這與在實際制成的燈籠上寫字的感覺雖然完全不一樣,但老師從開始就教導我們要“習慣它記住它”、“別害怕大膽的寫”,寫燈籠的工作因爲是代代做的都是這個,所以有現成的活兒做,剛開始的時候也是花時間按照自己的節奏一個一個的去完成,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的啊。
關于江戶手繪燈籠的工作
聽說燈籠的書寫描繪和制作是分工在做的。
從前叫糊燈底,我們這裏也是從用紙糊燈籠開始做起,然後再寫上字,只是那個時代燈籠種類比較少,時代的變換也沒有現在這麽快,那個時候允許那麽做,現在已經完全是分工作業了。
燈籠主要是提供給哪些地方呢。
雖然主要是爲祭事活動使用,但有不少餐館飯店也把燈籠當作招牌用。本來燈籠就是作爲吉祥物來挂的,現在也有很多客人在結婚慶典、慶祝生子或新房落成時,把燈籠當作禮物買來送人。也有些是個人因爲自己喜歡就買來當作室內裝飾挂在自己家裏。
現在的一些酒館裏,仍然看到有挂著紅燈籠的呢。
是啊,有挂的。在從前的酒館裏,也是燈籠裏放蠟燭當照明工具使用的,那時燈籠的制作一般都是在白色的燈籠上寫黑色的字,後來有的店家經營的不太好,就琢磨怎麽把燈籠做得看起來既顯眼又熱鬧,于是就把燈籠塗成大紅色,結果一下子生意就興隆起來了,據說江戶時代的紅燈籠就是那麽普及起來的,也是因爲這樣,紅燈籠才留在了日本人的心中吧。

山崎先生家從第一代開始到現在已經延續多少年了。
大約有300年了吧,是從江戶時代延續下來的。我的父親曾經也做過燈籠,後來覺得不適合自己就不做了,現在家父已經過世了,我本來就是個做燈籠人家的兒子,也曾經做過上班的工薪族,最後是在一家燈籠批發店裏工作。我父親當年應該是喜歡做燈籠的,他喜歡寫字也喜歡畫畫。
關于江戶手繪燈籠
在字體上有沒有什麽一定之規呢。
在做江戶手繪燈籠的人們之間,沒有所謂的什麽流派之說,我們寫的這些文字一般都被稱爲“江戶文字”。做燈籠的幾乎都是繼承的家業,每家的父輩大多會教孩子“要這麽寫”,那樣一來,每家燈籠的特色就會帶出來。所以走在大街打眼一望,八九不離十就能猜出那燈籠是誰家做的。
請介紹一下江戶手繪燈籠的曆史。
燈籠是在室町時代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在日本的江戶時代被當作照明器具得到廣泛普及。在對燈籠的定義中,把能夠折起來的能在裏面立住蠟燭的,也就是所謂的照明器具叫做燈籠。在現在的酒館或餐廳裏使用的,裏面大多是沒有蠟燭的,基本上裏面立著蠟燭的又能夠折叠的才能稱作燈籠。從前只是在祭事上使用燈籠,但用途很快被擴展開來,尤其那些大企業在舉辦活動的時候也開始使用燈籠,還有不少是個人買了燈籠去當禮物送人的。自古燈籠的畫法雖然有一定之規,但當有人來說希望寫英文字母的時候,我就要采用適合于現代風格的字體寫。
相對于不同的地域而言,其設計上也是有差異的吧。
一般的人是區分不太出來的,其實它們從設計、造型到大小都不盡相同,特別是文字,就像沿襲下來的“江戶文字”這個名稱一樣,估計從前是有過那樣的傳統,我們現在只是把它忠實的繼承了下來。從前我們的先輩們對文字一定是經過了刻苦鑽研學習的,他們才以這種方式表達著對江戶文字的珍愛。
比如談到“千社劄”,就是貼在神社佛閣裏的姓名貼紙。那在江戶時代也就是當作名片交換使用,人們在紙上面用江戶文字的字體印上自己的姓名或店名。在古代去趟關西或東北要花幾天的工夫,那個時代的人們要去那些很遠的神社佛閣一趟,一輩子也不過就那麽一次機會,所以把千社劄貼在所到之處當作一個見證,證明自己曾經“平安到達過這裏”。從那些貼在地方神社佛閣裏面的舊千社劄中,可以看到當時從江戶各地去到地方上參拜過的記錄。倒是在東京的神社佛閣裏,卻不怎麽見得到地方上的人們貼過的千社劄,也就是說在江戶時代,只有江戶以及其近郊等地的人們有用千社劄和江戶文字的文化習慣。由此可見在江戶,人們對用什麽樣的文字應該是非常講究的。
另外,每次看從前的先輩們寫的字都感覺非常了不起。在那個時代,他們沒有像我們從小就握慣了鉛筆和圓珠筆,從出生開始握的就是毛筆,寫字的功底到底是不一樣啊。感覺自己不管怎麽努力寫,一輩子也都超不過那些先輩們。
早期的燈籠是比較簡潔的吧。

初期使用過的能夠揣在懷裏的小提燈
關于制造過程
請介紹一下江戶手繪燈籠的制作過程好嗎。

然後在這上面寫字或畫畫是嗎。

到畫完字的輪廓爲止基本就算完成了。從前有徒弟的時候,畫字的輪廓都是師傅做,接下來的塗色都是由徒弟完成的。寫燈籠上的字和寫書法不一樣,不用在意筆順。往字裏塗色也是一樣,比如這個字,從左側開始描就比較容易。還有一點和寫書法不一樣的是,可以這樣(把紙倒過來)反著塗,再由左至右怎麽方便怎麽來。燈籠就是這樣,不吝惜在一個筆畫一個字上花時間,況且從前人們穿的是和服,墨汁很容易粘在袖子上,所以人們才極力想出了這樣,從容易寫的位置入手,又快又好地寫字方法吧。
像這樣即使是寫一個字,也能體現出寫字人的個性吧。
是會表現出本人個性的,即便是寫同一個江戶文字,有人會把它寫的又粗又重,有的人則會把它寫的遷遷細細女性氣十足,也有人會把它寫的像用圓規尺子筆著畫的一樣,橫平豎直的像幾何圖形似的。雖說寫的是簡單的“三”字,要只把它寫成幹巴巴的三條橫線就沒意思了,要寫的彎一點,要是用杆大的粗筆來寫這個字的話,應一邊寫一邊思考要把它寫成什麽樣子,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會有個性。而且燈籠裏面是要放蠟燭的,基本來說燈籠上的字比較忌諱飛白或太透,當然,也有故意寫成飛白效果的,我現在正在做的三社祭的燈籠上的字就是,因爲是祭事中使用,所以故意留一些字的飛白這樣顯得更有氣勢。
哪些地方是,特別需要技巧的呢。
燈籠都是挂在高處的,看燈籠的時候也基本是從底下往上看的。做燈籠的人雖然都不盡相同,字如果是豎著寫的話,燈籠下方的文字間距會小些,如果上方是空4格的話,那麽下方就要空3格。其實最難的就是這兒,因爲燈籠是像地球儀似的用紙豎著糊的,要是沿著紙的接縫來寫的話,到了字的下邊字寬就會變窄,比如我們寫“雷門”的“門”字,要是沿著紙的接縫去寫的話,門字的下邊就會變窄。所以,燈籠的下方是要逆著接縫,寫成下緊上寬的形狀才行,這樣寫出來的字從下面擡頭看時,筆畫看起來才像是直的。
關于工具
具體會使用哪些工具呢。

作爲手工藝人的執著
作爲手工藝人的矜持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呢。


山田 記央

燈籠隨著形狀、大小以及懸挂的地點不同,其種類也就有所不同,而且燈籠上的畫和書法風格也都會體現出制作人的個性。

在我們采訪的時候,正趕上制作每年5月份舉辦的三社祭禮上用的燈籠。在三社祭禮上用的燈籠,每年畫的構圖等都會根據年份有所變化。

在來訂制的客戶中有的會要求畫上企業標識或英文文字的,我們正在積極的嘗試著在制作中融入有現代感的設計風格。
江戶手繪燈籠的定義

日本關于燈籠的使用據說是從室町時代(注:1336年起)開始,在江戶時代開始廣泛普及並成爲庶民百姓的照明器具。據說是到了明治時代,才將一直以來把燈籠制作和文字書寫一體化生産進行分工作業。能夠清楚的區分出江戶文字特有的緊湊書寫方式,是江戶手繪燈籠的特征所在。
對于山田先生來說江戶手繪燈籠是

光家族徽章就有數千種之多,字體也有20多種。做這個工作是窮盡一生也是學不完的。在剛開始的時候,我沒有考慮過那麽多,一作才發現,幹這一行太不容易了,你不停的作呀作,仍然覺得時間不夠用。書法和描繪方法以及江戶文字,這些大都是都是從前的先輩們留給我們的,我們這代人也要爲後人也留下點什麽才行啊,很想留下一些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