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February 21, 2014
Published on February 21, 2014
漫步在工匠之城

東京銀器 銀器師 上川 一男

自1977年(昭和52)第一代創業開始到第2代繼承了宗照之名以後,他先後獲得了東久迩宮文化獎、卓越技能獎等諸多獎項,與在江戶晚期揚名的打物師名匠平田禅之丞的後繼者平田派一起,共同保持和發揚著延傳了11代人的傳統名技。


 


 


上川 一男
 

從江戶時代出版的《人倫訓蒙圖彙》中,能看到銀器制作伊始的情景(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書)
 

手藝精湛的銀水壺,如今留在手邊的祖輩們的作品僅此一件了。

東京銀器是

 

利用銀在硫化反應以後會變色的特性,中世紀的歐洲曾經爲了防止毒殺盛行而使用銀制餐具,自古以來銀器與人們的生活就有著密切的關系。日本也一樣,從江戶時代開始就在現銀座境內的銀座役所裏鑄造銀幣,在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元祿文化中,銀作爲裝飾品深受人們的喜愛,東京也作爲銀器生産制作的中心繁榮起來。

 

作爲一個傳統工藝世家

 

父親一男是師傅,家中三男一女全都投身在傳統工藝事業中。

 
我們是傳統工藝之家,我們既然從事了這一行就都非常努力的在工作。在我們的祖上,出了位著名的銀器制作人叫平田禅之丞,從那裏開始沿著家譜數下來,到我是第11代了。

作爲銀器制作師

 

請介紹一下您爲何選擇了手工藝人這條道路的好嗎。

 
 因爲家父是做這一行的,我就順其自然地繼承下來也從事這一行。從小生活在手工藝人的家庭中家裏從早到晚都在做銀器,小時候一直是父親工作我在邊上玩兒。我真正開始學藝是在中學畢業以後了,小時候就對怎麽做的有過大概的了解,入行之後不管怎麽說要先去底層鍛煉自己,首先是去外部廠商那裏從做跑腿的開始做起,那時候還沒有汽車,我騎著自行車在外面一跑就是一天。
 

從事這項工作已經有多少年了。

 
 我是從16歲開始做起的,現在我68歲,差不多作了52年了。
 

工作內容與從前比有什麽變化嗎。

 
 隨著時代的推移工作內容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變化。我學徒的那個年代,主要是制作水壺和茶壺,後來日本興起了打高爾夫的熱潮,于是制作與高爾夫賽事相關獎杯的工作紛湧而至,一年365天從早到晚沒日沒夜地作,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
水壺制作量減少的原因是由于電水壺和塑料瓶裝水的普及,用不著再用水壺燒水喝了。盡管如此,其實還是用水壺燒得水好喝,銀器比鐵的導熱快燒水開的快,包括用黃銅等制作的很多其他種類的水壺,相較之下還是銀制水壺燒的水更好喝。
 

關于東京銀器

 

在銀器制造方面有沒有更新的技術突破呢。

 
 這還沒有過啊。也不再可能産生新技法了,也就是說,從前的制作方法已經是最好的了。不沿用那些技法做就做不出來,嘗試新方法也沒用,最終繞回來,還是得用長期積累下來的經驗技術去制作才能做出那些優美造型的作品。
 現在與江戶時代的不同之處,是多少有些被機械化了的部分吧。用原有的敲制法來制作雖然比較好,但現可以用機械的旋壓加工法來制作,與從前相比,只是這些方面有了些變化吧。


用旋壓加工法制作時使用的刮刀棒和木模型

 

東京銀器和其他地方上的銀器有什麽區別嗎。

 
 東京算是最繁華的地區,手工藝人們主要集中在台東區、文京區和荒川區這三個區內,要問很多手工藝人集中在一起有什麽好處,就是做工具生意的工具商們就都喜歡到這裏來了。因爲要想一下子買到各種各樣工具的話,來這兒一趟很快就能買齊了。雖然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工作,但還是住在這些地方要方便得多。
 說個題外話吧,金澤(注:日本的石川縣金澤市,面向日本海,是日本北陸地區最大的城市)這個地方不是有金箔嗎,江戶幕府曾經把金子管制的比較嚴,1克的金子大約是1日元硬幣(注:日本現行貨幣中最小單位,直徑20mm,厚約1.5mm,重量1g)的重量,卻可以做成幾平方米那麽大的金箔。這樣的加工技術也只有金澤有。在江戶的話因爲立刻能買到金塊,不用費力直接拿來用就可以了。就是這樣,産地的文化和曆史是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
 

銀器的使用壽命會有多長呢。

 
 比如我現在正在做的這件銀器,你認爲會用多久呢?玻璃的話要是打碎了就等于沒了,銀器它不會碎,只會是凹了變形了,把它輕輕的敲一敲修理一下就能得以修複,這麽一來用上個幾千年是不成問題的吧。從公元前3000年前的遺址裏出土文物中就有了銀器,從現在看來大約是5000多年前了。如此說來,銀器豈止是一生的東西呢。以前有來修水壺的,但有些實在是修理不了的,倒不是材質上的問題,從前的器物上有的用錾刀雕上了比較深的圖案,厚度已經非常薄了,在使用的過程中就已經破了,這是沒辦法修理的。
 

銀器獨有的特色是什麽呢。

 
 除了銀本身作爲貴重金屬的價值不說,要問銀器到底還有什麽好處,那就是用銀制的杯子味道會變,變得醇和,過度刺激的感覺不見了,口感變得非常的好。用銀器喝醋最妙,用玻璃器皿卻喝不出那個味道。果真是味道變了還是什麽錯覺,就此我們專門找了在保土谷(地名)的香味戰略研究所(現已遷移到東京的茅場町)協助調研。結果數據顯示,沒錯味道是真得變了,還特請他們給我們作了個認證。
  

關于制作工序

 

請介紹一下制作工序好嗎。

 
 首先是從專門的零售店裏買來鑄塊,然後到冶煉所溶制成我們所需要的厚度和寬度,這樣作出來的材料再用圓規畫圓,然後敲制,最後加裝飾做上圖案。
 

所謂傳統技法指的是什麽呢。

 
 
 比如,有一種工藝技法叫做植入象嵌(工藝技法的一種,象是模仿,嵌指嵌入。象嵌既是指在一種材料中鑲嵌上另一種不同的材料的制作技法。該技術起源于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飛鳥時代經絲綢之路傳到日本。)的制作手法,表面摸起來完全是平的。它是把黃金用鋼絲鋸鋸成銀杏樹葉的形狀以後,與銀焊接後再敲平,然後用鑿子把銀杏樹葉的部分刻上紋理使它更加栩栩如生。在另外一側如果用完全相同的手法就會顯得乏味,同樣也是先貼上一層黃金,再在上面貼一層銀板,形成銀、金、銀三層。因爲是銀的,所以一敲就會變白,然後用锉刀锉使黃金隱約可見。
 
 這是用鑿子將紋樣的周圍做凹下去後使整片樹葉浮出來,從裏面看是凹出去的。
 
 這是以竹子爲原形制作的,真正的竹子竹節處都是筆直的,但是做成那樣覺得沒意思,就把它作了些誇張處理。往裏看時能看到一個福字,用這個當酒杯喝酒的話一定會平添喜氣。這些地方也正是可以表現遊趣心的地方,都是用鐵錘子一下一下敲出來的。還有一種叫雕草席紋的技法,草席紋是日本特有的,在歐洲美國都沒有。因爲他們沒有榻榻米文化,正是因爲在日本,才産生了這樣的技術。像這樣人們因地制宜地創造了新的意匠,也就是說,時代不同了我們做的作品也就會跟著發生改變,只憑一種技法生存下去是不現實的,所以說我們要緊跟時代,做出符合時代的作品。
 
 還有一種技法叫切嵌法,舉例來說就是在銀面上切下個銀杏樹葉形狀的一片,然後在切孔處鑲嵌上別的金屬材料。這也是日本的獨創技法。

 

傳承了十一代的技術將繼續傳承下去

 

作爲一名傳統工藝士哪些方面是讓您感覺到有價值的呢。

 
 做這個工作沒有什麽地方是能感覺到是有價值的啊,只是拼命的努力工作而已。盡管如此,但怎麽說呢,我和別人有點不太一樣,我已經是第十一代了,我死之後到了那個世界,還是想得到列祖列宗們的表揚的。在我這一代上如果做了什麽不好的事,那可就不得了了,等于是往祖輩們的臉上抹了黑。我一直肩負著這樣的思想,這也就是我和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吧。這個營生如果維持不下去了就只能關張,誰也不會來救我的。還是要靠自己每天工作,去維持生活,我努力工作,想方設法希望能把一切推上正軌。我努力的在做。傳承家業談何容易啊。

上川 一男
 
 

從江戶時代出版的《人倫訓蒙圖彙》中,能看到銀器制作伊始的情景(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書)
 

手藝精湛的銀水壺,如今留在手邊的祖輩們的作品僅此一件了。

 

東京銀器是

 

 
利用銀在硫化反應以後會變色的特性,中世紀的歐洲曾經爲了防止毒殺盛行而使用銀制餐具,自古以來銀器與人們的生活就有著密切的關系。日本也一樣,從江戶時代開始就在現銀座境內的銀座役所裏鑄造銀幣,在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元祿文化中,銀作爲裝飾品深受人們的喜愛,東京也作爲銀器生産制作的中心繁榮起來。
 

作爲一個傳統工藝世家

 

父親一男是師傅,家中三男一女全都投身在傳統工藝事業中。
 
我們是傳統工藝之家,我們既然從事了這一行就都非常努力的在工作。在我們的祖上,出了位著名的銀器制作人叫平田禅之丞,從那裏開始沿著家譜數下來,到我是第11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