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February 21, 2014
Published on February 21, 2014
漫步在工匠之城

江戶簾 田中 耕太朗

他是從明治初期開始延續至今的田中制簾所的第5代傳人,同時又是東京簾子工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東京都傳統工藝士,被認定爲東京都優秀技能者。他與東京藝術大學之間進行聯合共同研究,對江戶簾子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進行著不懈的探索。


 


 


田中 耕太朗
 

在工作室的2層巧妙的運用簾子做成展示室。
 

簾子自古以來就被用作隔斷或防曬等功能使用,早就爲人們所熟悉。

江戶簾是

 

簾子在古代就已經被收集在《萬葉集》(注:七世紀到八世紀後期編輯的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古典詩歌集。)中爲人們所吟詠,也是宮廷或寺廟佛閣裏面常用的陳設器具。到了江戶時代,隨著地方的人們不斷地湧入江戶,對簾子的使用逐漸在庶民百姓當中普及起來,面對各個方面的使用需求,多種多樣的江戶簾也就應運而生。

 

關于镂空簾子

 

 
在一個已經編好的竹簾上,將需要镂空的地方做上記號,解開之後用小刀將不要的部分挖下來。然後再按照順序重新編好補上,這樣就把圖案或文字的形狀改成透空部分。這種方法比直接畫在紙上做法結實耐用,多少受點風雨也不會壞。從前有人來修理挂在轎子上的帶家族徽章的竹簾子,可見在簾子上加文字和家族徽章圖案的表現形式由來已久了。

作爲一名江戶簾手工藝人

 

請介紹一下您是爲何選擇做一名手工藝人。

 
 沒有什麽特別的原因,我本來也沒有打算要成爲一位手工藝人,與其說沒有預計,說沒想做過可能更確切些,幹這一行的人們都是沒白天沒黑夜沒休息的從早做到晚,讓人覺得特別不容易。大學畢業之後我先是留在研究室裏搞研究,後來做了手工藝人。怎麽說呢,從小的時候就幫著家裏幹活,摸過那些個工具,也幫著打過下手,從專職做這一行開始已經有25年了。
 

請介紹一下田中制簾所的發展過程好嗎。

 

工作室

 到我是第5代了,家裏最初是在大森(日本地名)作大米批發生意,後來轉行做起了簾子制作,剛開始總店設在若宮町(地名),我們家是從那裏創的業,好像是在1905年(明治38)前後搬到了現在這裏(台東區)。
 

關于江戶簾

 

簾子的加工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

 
 從編簾子的材料來說,如果是在能采得到竹子的地方,編竹簾子的人就會聚集到那裏去。在那裏劈竹子,然後編成竹簾。其他的主要是集中在簾子的消費地,現在雖然已經沒有了,比如大阪、名古屋,尤其是京都最有名。人們在當地編制,就近又能買到原材料。東京的話采不到什麽竹子,都是到郊外去買,江戶時代也是如此。
 

江戶簾,是作爲消費地而發展起來的事例嗎。

 
 是啊,從前江戶根據需要從各個地方把物資運進來,利用溝渠河川開創了物流渠道。通過水路用船運輸各種材料。因此,手工藝人們主要集中在神田(東京地名)等水路旁邊的地區。當然不止是做簾子的,做其他手工的藝人門也是如此。像飯田橋(東京地名)一帶有水路運輸卸貨的河岸,在那裏裝卸木材等。另外在市谷(東京地名)一帶也有很多手工藝人。京橋(東京地名)有運竹子的專用河岸,從前那裏曾叫竹河岸。最後隅田川成了物流中心,它所流經的台東區就變成了手工藝人聚集最多的地區。

萬世禦江戶制圖(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簾都有那些種類呢。

 
 基本上是客人需要什麽我們做什麽。主要分成4大類,首先是在室外挂的竹簾,主要用做防曬或防視線。其次是挂在室內的竹簾,在神社佛閣中使用的禦簾(簾子的敬稱)以及日式房間裏用的簾子都包括在內。現在也有挂在窗戶上當窗簾的簾子。其他還有一些小簾子,像做紫菜卷用的,還有更小些的放日式點心用的托盤等。最近也有當作用餐墊和杯墊的小簾子。還有就是部分運用的了,比如有在屏風上挂簾子的,還有把簾子糊在推拉門上的等等。再有就是根據客人的具體需要告訴我們在哪些地方上需要用,我們就按要求給他們做,類似這樣有特殊需求的制作任務還爲數不少呢。
 

使用的都是些什麽樣的材料呢。

 
 除了用竹子以外,還用蘆葦、鼠曲草、寬葉香蒲、胡枝子等編簾子。材料當然是有適合和不適合之說,最好根據用途選擇使用。比如把竹子劈開後來做成竹簽。因爲是竹子可以用刀削出適合的形狀。像做紫菜卷用的竹簾,卷的一邊作成平的,手握的一邊做成魚糕似的圓拱形,做鳴門卷和圓筒狀魚糕等鋸齒狀的東西時用三角形的簾子會比較適合。對于其他材料的話,幾乎都是在植物的自然狀態下直接拿來使用,不用像竹子那樣進行加工。胡枝子可以作出漂亮的顔色和光澤,但因其比較纖細都是彎著的,要把它用火矯直以後手感才會好。但是用火矯正過的東西一淋雨就不行了。 

用各種材料作成的簾子

紫菜卷用竹簾

 要是鼠曲草和蘆葦的話,水弄濕了也不怕,適合挂在室外使用。香蒲的話因爲偏白用起來容易變黑,正好利用這個特點將它用在茶室等清靜悠閑的地方比較容易渲染氣氛。靈活運用不同材料所具備的不同特性,在什麽樣的場合選擇用什麽樣的材料,我們雖然有自己的考慮,但是如果用的人說想做成這種感覺的,我們就會介紹說有這樣的材料可以使用,把不同的材料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簾子不是主角,要先有個家才會需要個遮陽的簾子,這樣一來,要看家裏的整體色調以及牆壁的顔色等,還得依照使用人的喜好來配置才行。
 

關于制作程序

 

竹簾子的制作程序,根據形狀會有所不同嗎。

 
 簾子的制作方法分兩種,如果是用竹子做的話,要先將竹子斷開成需要的長度,洗完晾幹然後劈開,根據用途再進行加工。對于其他材料而言,根據材料的不同有不同的加工處理方式。即使是加工成行之後,還要看其顔色的深淺和這樣那樣的自身瑕疵,要進行篩選,這一環會有很大一部分被淘汰。到了最終階段,還要把生了蟲的,帶色斑的撿出來。材料粗細不均顔色也有不同傾向,這些都需要挑選歸類。這樣下來材料的准備工作才叫完成了,然後就是根據不同的定單,使用不同的材料編制就可以了。
 

請介紹一下所使用的工具好嗎。

 
 這個(左邊的圖像)叫做投墜。將所需長短的細繩剪斷後纏在投墜上面。繩的長度和簾子的長度相同,繩的根數和間隔根據簾子的形狀和所用的材料而定。投墜也是根據簾子的形狀和所用的材料來選擇的。

 這是(左下邊的圖像)橫木,類似于制作竹簾的制作台。材料成色很多不均勻,發現帶些彎的就抽出來,一邊調整一邊編,如果把打著彎的也編進去了的話,容易纏在一起。
 繩的種類分棉繩、絲繩、麻繩、化學纖維等等,各自都有不同的特性,比如棉繩有伸縮性,粘水會縮,化學纖維的繩不耐磨。因此,繩也是要區分使用的。
 

活用技術開發新産品

 

客戶的訂單中有沒有什麽不同尋常的需求呢。

 
 有的客人來定做簾子時希望使用的材料甚至出乎我們的意料,諸如金屬、丙烯板、棒、鋁管等都有。當然只要是直的材料都可以用來編,只是在編制時需要下些功夫,不同的素材重量也不太一樣,有的用通常使用的細繩編不了。
如果換成是用鐵絲編的話,原來使用的木制投墜就會太輕編不好,于是試著換上2公斤重的鐵球,一試還行,而且編得還不錯。江戶的手工藝人們都能稱爲使用低端技術的技術人員吧,他們用自己掌握的技術想辦法去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産品,還思考著制作出相應的工具。就是這樣,努力去對應各種各樣的工作需要。

田中 耕太朗
 
 

在工作室的2層巧妙的運用簾子做成展示室。
 

簾子自古以來就被用作隔斷或防曬等功能使用,早就爲人們所熟悉。

 

江戶簾是

 

 
簾子在古代就已經被收集在《萬葉集》(注:七世紀到八世紀後期編輯的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古典詩歌集。)中爲人們所吟詠,也是宮廷或寺廟佛閣裏面常用的陳設器具。到了江戶時代,隨著地方的人們不斷地湧入江戶,對簾子的使用逐漸在庶民百姓當中普及起來,面對各個方面的使用需求,多種多樣的江戶簾也就應運而生。
 

關于镂空簾子

 

 

在一個已經編好的竹簾上,將需要镂空的地方做上記號,解開之後用小刀將不要的部分挖下來。然後再按照順序重新編好補上,這樣就把圖案或文字的形狀改成透空部分。這種方法比直接畫在紙上做法結實耐用,多少受點風雨也不會壞。從前有人來修理挂在轎子上的帶家族徽章的竹簾子,可見在簾子上加文字和家族徽章圖案的表現形式由來已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