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February 21, 2014
Published on February 21, 2014
漫步在工匠之城
飽含著凝結在刃口上的思想

招牌雕刻师 坂井 保之

中学毕业后我拜我的父亲为师学艺,他是福善堂的第2代传人。我19岁时师傅过世,子承父业,我成了第三代掌门人。到目前为止承接过寺庙神社的匾额和学校的校徽、家徽、相扑训练场的招牌等很多工作。另外,从日本桥三越总店的标识开始,承接过很多来自企业的任务,制作各种各样的招牌的工作。


 


 


坂井 保之
 
 

左)坂井的商号“福善堂”的木招牌
右)题字 橘右之吉
 

使用纯金的烫金文字“镇”字

招牌雕刻就是

 
招牌也叫匾额,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和祠庙中挂着的记载着其名称的木牌而开始流传开来的。它在飞鸟时代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宫殿佛寺来。到了江户时代,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地区店铺的商人和手工艺人们,用它作为宣传其商号或商品的手段,制作了很多各具匠心和别出心裁的招牌。
坂井制作的浅草鹫神社的匾额

招牌雕刻的魅力

 
我们的工作的魅力在于将这种作品流传后世。但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能留传下来才让人觉得“可怕”。最近,希望在纪念孩子出生的木招牌上刻上孩子的生日、体重等信息的客户逐渐增多,3、40年以后,等那个孩子的长大了,这木牌也将成为记载他的成长和回忆的见证。想像着客人们喜悦的心情坚持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而且我非常享受当客人收到我的作品时那种纯粹的喜悦。

作为招牌雕刻师

 
请介绍一下您是什么原因促使成为手工艺人的?
 
 总之是不怎么喜欢学校,总觉得15岁中学毕业就进入手工艺人这条道路是比较理想的。但是,靠父母生活的时候,是不能闹着玩儿的,于是就耍滑头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在认真工作的样子而已。父母应该也看出来了吧。所以当父亲过世后我开始不知如何是好了。我根本就不知到该如何工作,因为那并不是只知道工作方法就能够作好的,所以后来我就整日彻夜不眠的工作,那时侯真是特别的忙。
 
您的儿子将成为第四代传人,听说您曾经送他到别的师傅门下学徒,那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我也曾经吃过的苦头,还是觉得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管是工作方法还是技术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每一位手工艺人都是有自己比较独特的工作形式。如果说我曾经吃了什么苦头的话,那就是我曾经不知道该怎么工作。到现在为止学徒都是边看边学的,在一定程度上即便知道该怎么做,对比较精确的工艺也能十分了解,比如研磨粉的溶解比例,胶的制作等等。传统上都是边看边学,一步步模仿着师傅成长起来的。手工艺人不是经常说“技术是靠眼睛偷来的”。可是对我来说,师傅在我19岁时就过世了,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可“偷”的时间,所以对于我的儿子(第四代),我就对他说如果想做这份工作的话就先去跟着别的师傅学了再回来吧。
 

关于制作过程 其1

 
请介绍一下制作过程。
 
 制作招牌本来是有分工的,文字书写师、雕刻师、涂色师等。但在现在这个时代光靠这些是不能养活自己的,而且很多分工已经用计算机就可以很简单地作出来。来我这里的客人基本上都是提前用计算机作好底稿数据后带来。现在虽然还非常罕见,但真是有连涂色的工作都要自己亲自完成的时候。现在做招牌的专门从事涂色工作的手工艺人仅剩下一个人了,当这一位也不在了的话,今后作招牌的就真的只能自己涂色了。
 
您也曾设计过最初的底稿吗?
 
 我虽然不做设计,但是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客户提一些建议。比如招牌的大小、版式等等。所以对于前来定做超大尺寸招牌的客户,我会根据其店铺的具体情况来建议其招牌的尺寸大小。尺寸大的话费用自然会高,这些建议一般都会博得客户的满意。有时我也会根据顾客的要求和具体情况对雕刻作品进行调整,边想着完成后的样子边雕刻是比较容易出效果的。那样也会比较能够体现该店铺的特性。现在雕的这个木招牌是为庆祝结婚用的,所以我想这里不该刻“宝”字而应该刻“寿”字。对于雕刻这项工作,虽然雕画会比较麻烦些,却也让人乐在其中。每个人在视觉上对立体形象的感受都会不尽相同,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满意就太好了。
 

关于制作过程 其2

 
现在您做的是哪一道工序呢。
 
 根据订单要求的尺寸裁截板子,然后把用机器印刷的和纸用海苔浆糊贴上打底,再在上面贴上写有文字的衬纸后进行雕刻,从准备到完工全部是手工作业。现如今如果不是用机器印刷的和纸的话,就不能保证所需要的纸的薄度,手工纸的话因为韧性太强从板子上往下揭的时候会粘在一起,和纸是用海苔浆糊贴在板子上的,韧劲过强会揭不下来,没有韧性又会容易破,活儿做不漂亮。因此如何控制海苔浆糊的量是其关键。从前一般会将和式的线装书拆散,用里面的和纸。
 
 

关于雕刻技法

 
请介绍一下雕刻方法。
 
 书法字体看起来像鼓出似的雕刻方法叫“匾额雕”,另外还有像石材店雕刻墓碑石时采用的圆形文字的雕刻方法叫做“石材店雕”,扁平的雕刻叫做“浮雕”、通过雕刻四周而表现出来立体感的叫做“篆刻”、把刻刀沟文雕成V字型的雕刻叫做“研药雕”等几种主要的雕刻形式。篆刻技术虽然外行人也能刻,但是对于凹雕(又叫阴刻)的雕刻方法,对于外行人来说就不那么能得心应手了。
 
雕刻方法不同使用的工具也有区别吗?
 
 雕刻中的大部分工作,用招牌雕刻刀一把就能完成。从大型招牌到比较小的招牌、以及挂件等上面的文字,也基本上是用一把招牌雕刻刀来完成的。至于非常大型的看板的话,也会用上三角刀这样的大凿子,用木槌敲打来雕刻制作。
 
东京和关西的招牌存在什么不同吗?
 
 在关西没有悬挂类似招牌的习惯。记得有一次,接到一个东京人想送个招牌给关西人做礼物的活儿,当把这件礼物送过去时,遭到了人家的费解“这是什么,拿它能够做什么”,把送礼的人搞得非常的尴尬。这是因为关西地区没有这种习惯,只有东京附近的或比较喜欢这类东西的人,还有做与祭礼相关工作的人才会喜欢。关西那边的活儿倒也承接过,是在关西的艺人成为压轴艺人的时候才会有一些这方面的订单,至于为店铺做的,至今也不过两三回而已。
 

作为一种形式流传后世

 
对于制作出来的作品能够流传于后世这件事,您有什么感想吗?
 
 作为一种形式能够流传给后世是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比如说,将作品交给给客人后经过了几十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某个地方,我的儿孙们看到我或者祖辈们的作品,并且当他们知道那是自己的父亲或者祖父雕刻的作品时,那该是何等的心情啊。如果说到我父亲(师傅)留下的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事情是什么的话,那应该是岩手县盛岗的八蟠的匾额了,那是由几位东京人捐赠的。以前在我偶然去到那里的时候,发现有象是出自我父亲之手的作品,仔细一看竟然发现上面留着父亲的名字。按照时间推算,那应该是在他刚刚独立出来的时候的制作的作品。看着它让我一下子想起了父亲,我不由得拿现在的自己去联想父亲当时努力工作的情景。就象这样,父亲的工作态度现在仍然通过作品这样一个特定的形式留存于世,这难道不就是能传给后世的招牌的魅力所在吗。把自己的思想雕刻进作品里,并将其作为一种形式保留下来,能看到大家使用它的情景,这就是那种使人乐在其中的境界吧,确实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坂井 保之
 
 

左)坂井的商号“福善堂”的木招牌
右)题字 橘右之吉
 

使用纯金的烫金文字“镇”字

 

招牌雕刻就是

 

坂井制作的浅草鹫神社的匾额
 
招牌也叫匾额,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和祠庙中挂着的记载着其名称的木牌而开始流传开来的。它在飞鸟时代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宫殿佛寺来。到了江户时代,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地区店铺的商人和手工艺人们,用它作为宣传其商号或商品的手段,制作了很多各具匠心和别出心裁的招牌。
 

招牌雕刻的魅力

 

 
我们的工作的魅力在于将这种作品流传后世。但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能留传下来才让人觉得“可怕”。最近,希望在纪念孩子出生的木招牌上刻上孩子的生日、体重等信息的客户逐渐增多,3、40年以后,等那个孩子的长大了,这木牌也将成为记载他的成长和回忆的见证。想像着客人们喜悦的心情坚持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而且我非常享受当客人收到我的作品时那种纯粹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