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February 21, 2014
Published on February 21, 2014
漫步在工匠之城

东京银器 银器师 上川 一男

自1977年(昭和52)第一代创业开始到第2代继承了宗照之名以后,他先后获得了东久迩宫文化奖、卓越技能奖等诸多奖项,与在江户晚期扬名的打物师名匠平田禅之丞的后继者平田派一起,共同保持和发扬着延传了11代人的传统名技。


 


 


上川 一男
 
 

从江户时代出版的《人伦训蒙图汇》中,能看到银器制作伊始的情景(国立国会图书馆藏书)
 

手艺精湛的银水壶,如今留在手边的祖辈们的作品仅此一件了。

东京银器是

 
利用银在硫化反应以后会变色的特性,中世纪的欧洲曾经为了防止毒杀盛行而使用银制餐具,自古以来银器与人们的生活就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也一样,从江户时代开始就在现银座境内的银座役所里铸造银币,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元禄文化中,银作为装饰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东京也作为银器生产制作的中心繁荣起来。
 

作为一个传统工艺世家

 
父亲一男是师傅,家中三男一女全都投身在传统工艺事业中。

 
我们是传统工艺之家,我们既然从事了这一行就都非常努力的在工作。在我们的祖上,出了位著名的银器制作人叫平田禅之丞,从那里开始沿着家谱数下来,到我是第11代了。
 

作为银器制作师

 
请介绍一下您为何选择了手工艺人这条道路的好吗。
 
 因为家父是做这一行的,我就顺其自然地继承下来也从事这一行。从小生活在手工艺人的家庭中家里从早到晚都在做银器,小时候一直是父亲工作我在边上玩儿。我真正开始学艺是在中学毕业以后了,小时候就对怎么做的有过大概的了解,入行之后不管怎么说要先去底层锻炼自己,首先是去外部厂商那里从做跑腿的开始做起,那时候还没有汽车,我骑着自行车在外面一跑就是一天。
 
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有多少年了。
 
 我是从16岁开始做起的,现在我68岁,差不多作了52年了。
 
工作内容与从前比有什么变化吗。
 
 随着时代的推移工作内容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我学徒的那个年代,主要是制作水壶和茶壶,后来日本兴起了打高尔夫的热潮,于是制作与高尔夫赛事相关奖杯的工作纷涌而至,一年365天从早到晚没日没夜地作,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
水壶制作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电水壶和塑料瓶装水的普及,用不着再用水壶烧水喝了。尽管如此,其实还是用水壶烧得水好喝,银器比铁的导热快烧水开的快,包括用黄铜等制作的很多其他种类的水壶,相较之下还是银制水壶烧的水更好喝。
 

关于东京银器

 
在银器制造方面有没有更新的技术突破呢。
 
 这还没有过啊。也不再可能产生新技法了,也就是说,从前的制作方法已经是最好的了。不沿用那些技法做就做不出来,尝试新方法也没用,最终绕回来,还是得用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去制作才能做出那些优美造型的作品。 现在与江户时代的不同之处,是多少有些被机械化了的部分吧。用原有的敲制法来制作虽然比较好,但现可以用机械的旋压加工法来制作,与从前相比,只是这些方面有了些变化吧。
 

用旋压加工法制作时使用的刮刀棒和木模型

 
东京银器和其他地方上的银器有什么区别吗。
 
 东京算是最繁华的地区,手工艺人们主要集中在台东区、文京区和荒川区这三个区内,要问很多手工艺人集中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就是做工具生意的工具商们就都喜欢到这里来了。因为要想一下子买到各种各样工具的话,来这儿一趟很快就能买齐了。虽然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工作,但还是住在这些地方要方便得多。
 说个题外话吧,金泽(注:日本的石川县金泽市,面向日本海,是日本北陆地区最大的城市)这个地方不是有金箔吗,江户幕府曾经把金子管制的比较严,1克的金子大约是1日元硬币(注:日本现行货币中最小单位,直径20mm,厚约1.5mm,重量1g)的重量,却可以做成几平方米那么大的金箔。这样的加工技术也只有金泽有。在江户的话因为立刻能买到金块,不用费力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就是这样,产地的文化和历史是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银器的使用寿命会有多长呢。
 
 比如我现在正在做的这件银器,你认为会用多久呢?玻璃的话要是打碎了就等于没了,银器它不会碎,只会是凹了变形了,把它轻轻的敲一敲修理一下就能得以修复,这么一来用上个几千年是不成问题的吧。从公元前3000年前的遗址里出土文物中就有了银器,从现在看来大约是5000多年前了。如此说来,银器岂止是一生的东西呢。以前有来修水壶的,但有些实在是修理不了的,倒不是材质上的问题,从前的器物上有的用錾刀雕上了比较深的图案,厚度已经非常薄了,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已经破了,这是没办法修理的。

 

银器独有的特色是什么呢。
 
 除了银本身作为贵重金属的价值不说,要问银器到底还有什么好处,那就是用银制的杯子味道会变,变得醇和,过度刺激的感觉不见了,口感变得非常的好。用银器喝醋最妙,用玻璃器皿却喝不出那个味道。果真是味道变了还是什么错觉,就此我们专门找了在保土谷(地名)的香味战略研究所(现已迁移到东京的茅场町)协助调研。结果数据显示,没错味道是真得变了,还特请他们给我们作了个认证。
 

关于制作工序

 
请介绍一下制作工序好吗。
 
 首先是从专门的零售店里买来铸块,然后到冶炼所溶制成我们所需要的厚度和宽度,这样作出来的材料再用圆规画圆,然后敲制,最后加装饰做上图案。
 
所谓传统技法指的是什么呢。
 
 比如,有一种工艺技法叫做植入象嵌(工艺技法的一种,象是模仿,嵌指嵌入。象嵌既是指在一种材料中镶嵌上另一种不同的材料的制作技法。该技术起源于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飞鸟时代经丝绸之路传到日本。)的制作手法,表面摸起来完全是平的。它是把黄金用钢丝锯锯成银杏树叶的形状以后,与银焊接后再敲平,然后用凿子把银杏树叶的部分刻上纹理使它更加栩栩如生。在另外一侧如果用完全相同的手法就会显得乏味,同样也是先贴上一层黄金,再在上面贴一层银板,形成银、金、银三层。因为是银的,所以一敲就会变白,然后用锉刀锉使黄金隐约可见。
 
 这是用凿子将纹样的周围做凹下去后使整片树叶浮出来,从里面看是凹出去的。
 
 这是以竹子为原形制作的,真正的竹子竹节处都是笔直的,但是做成那样觉得没意思,就把它作了些夸张处理。往里看时能看到一个福字,用这个当酒杯喝酒的话一定会平添喜气。这些地方也正是可以表现游趣心的地方,都是用铁锤子一下一下敲出来的。还有一种叫雕草席纹的技法,草席纹是日本特有的,在欧洲美国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有榻榻米文化,正是因为在日本,才产生了这样的技术。像这样人们因地制宜地创造了新的意匠,也就是说,时代不同了我们做的作品也就会跟着发生改变,只凭一种技法生存下去是不现实的,所以说我们要紧跟时代,做出符合时代的作品。
 
 还有一种技法叫切嵌法,举例来说就是在银面上切下个银杏树叶形状的一片,然后在切孔处镶嵌上别的金属材料。这也是日本的独创技法。

 

传承了十一代的技术将继续传承下去

 
作为一名传统工艺士哪些方面是让您感觉到有价值的呢。
 
 做这个工作没有什么地方是能感觉到是有价值的啊,只是拼命的努力工作而已。尽管如此,但怎么说呢,我和别人有点不太一样,我已经是第十一代了,我死之后到了那个世界,还是想得到列祖列宗们的表扬的。在我这一代上如果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那可就不得了了,等于是往祖辈们的脸上抹了黑。我一直肩负着这样的思想,这也就是我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吧。这个营生如果维持不下去了就只能关张,谁也不会来救我的。还是要靠自己每天工作,去维持生活,我努力工作,想方设法希望能把一切推上正轨。我努力的在做。传承家业谈何容易啊。

上川 一男
 
 

从江户时代出版的《人伦训蒙图汇》中,能看到银器制作伊始的情景(国立国会图书馆藏书)
 

手艺精湛的银水壶,如今留在手边的祖辈们的作品仅此一件了。

 

东京银器是

 

 
利用银在硫化反应以后会变色的特性,中世纪的欧洲曾经为了防止毒杀盛行而使用银制餐具,自古以来银器与人们的生活就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也一样,从江户时代开始就在现银座境内的银座役所里铸造银币,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元禄文化中,银作为装饰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东京也作为银器生产制作的中心繁荣起来。
 

作为一个传统工艺世家

 

父亲一男是师傅,家中三男一女全都投身在传统工艺事业中。
 
我们是传统工艺之家,我们既然从事了这一行就都非常努力的在工作。在我们的祖上,出了位著名的银器制作人叫平田禅之丞,从那里开始沿着家谱数下来,到我是第11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