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龙矿泉(台东区池之端3丁目)[台东区写真联盟摄影]
江户钱汤的起源,是从江户时代后期的「汤屋」所演变而来。嘉永6年(1853年)出版,由喜田川守贞所创作的「守贞漫稿」里,描绘着江户时代的各种风俗民情,上面记载着,当时江户地区(东京)多数的钱汤基本上都是男女分开,而上方地区(关西)则是混浴较多。至于入浴的习惯,则是源于6世纪,因为圣德太子宣扬佛教的关系,才从国外传入「沐浴」净身的观念。因此,「浴堂」演变成日本佛教寺院七堂伽蓝(僧侣集中修行,清静的场所)的其中之一。而建议在日本全国各地建立国分寺的光明皇后(710年〜760年),因为致力于推广佛教,所以推行「施浴」这样的慈善事业,也形成了在寺院里沐浴的习惯。由于以上的原因,今天这些充满怀旧气息的钱汤的建筑外观形式,是模仿寺院的伽蓝所建造的「宫造」建筑。从正安元年(1299年) 「一遍上人绘传」(欢喜光寺收藏)里所描绘的澡堂风貌即可窥见一班。(接续下一段)

梅之汤(台东区藏前4丁目)

梅之汤(台东区藏前4丁目)
宫造建筑指的不只有外观模仿寺院建筑,室内也设计了格子状组成的天井与高窗。
现存的钱汤多数是明治之后才创业,建筑物本身大多是昭和初期的建筑,但其中据说江户川区的「曙汤」是安永2年(1773年)创业,而中央区银座金春通上的「金春汤」是文久年间(1861年〜1863年)创业。金春的由来,则是因为在江户时代,这个地区是金春流狂言(能乐的流派之一)本家的所在地因而得名。

日之出汤(三之轮1丁目) [台东区写真联盟摄影]

鹤之汤(浅草桥5丁目) [台东区写真联盟摄影]

鹤之汤(东上野5丁目) [台东区写真联盟摄影]

三筋汤(三筋2丁目) [台东区写真联盟摄影]

梅之汤的富士山(藏前4丁目)

三筋汤的富士山(三筋2丁目) [台东区写真联盟摄影]

通口一叶纪念馆附近的一叶泉(龙泉3丁目)

在一叶泉旁边,挂着一支清扫锅炉用的巨大刷子

梅之汤的富士山(藏前4丁目)

三筋汤的富士山(三筋2丁目) [台东区写真联盟摄影]

通口一叶纪念馆附近的一叶泉(龙泉3丁目)

在一叶泉旁边,挂着一支清扫锅炉用的巨大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