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January 31, 2009
Published on January 31, 2009

在遊戲中進行的文化傳承。


木制的樸素玩具到今天也保持著原先的樣子,只是不同時代的玩具都留有濃厚的時代背景。

各種各樣的人形玩偶
人形玩偶在各個時代都是寶貴的遊戲夥伴和朋友。將反映著不同時代特色的人形聚集在一起。圖片左上方是[睡眠人形],放倒後眼睛會閉上(昭和5年(1930)年左右),右上方是[丘比特娃娃] (昭和20年代)

各種各樣的貝殼形鐵陀螺
貝殼形鐵陀螺是從貝螺諧音中得名。早期是在貝殼裏面填上沙子和黏土,到明治末期開始使用金屬制的陀螺,並得到了廣泛普及。

月光假面點心木模
采用了當時廣受歡迎的月光假面。(昭和30年代)  


幼年俱樂部《幼年大雙六》
是面向兒童的雜志《幼年俱樂部》的附錄。這是《正月號附錄》,圖案是當時的社會背景。(昭和3年(1928))

描繪著可愛少女形象的羽毛毽拍,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潮流。
 

在傳統風俗博物館,舉辦星期六教室以小孩子為對象講授手工玩具的制作方法。也有一些常來的孩子,體現了他們的熱心程度。圖片上的講師是館裏的運營協助員,童趣文化研究工房的負責人談路保孝先生。
 

江戶時代關于玩具的小人書《江都(江戶)二色》是淡路先生重要的參考書。(北尾重政作畫•大田南畝作序)

今天制作玩具的主題是“翻板”。淡路先生的講座讓人佩服的地方在于,他不僅教授社會背景和禮儀,同時也注意將繼承文化傳統作為培養兒童的社會性的大事來作。
在制作“翻板”時,如果帶子粘貼的位置弄錯了,板子就無法翻轉,所以需要特別的細心。手要用力,能不能做好呢。

 


《江都二色》中記載了江戶時代各種各樣的遊戲方法和玩具。這本書是後來再版的複制品。

在書的最後記載著安永2年(1773),北尾重政作畫,弄籁子作序,江戶的狂歌師大田南畝 (蜀山人) 寫結束語等內容。

描繪著可愛少女形象的羽毛毽拍,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潮流。
 
 

在傳統風俗博物館,舉辦星期六教室以小孩子為對象講授手工玩具的制作方法。也有一些常來的孩子,體現了他們的熱心程度。圖片上的講師是館裏的運營協助員,童趣文化研究工房的負責人談路保孝先生。
 

江戶時代關于玩具的小人書《江都(江戶)二色》是淡路先生重要的參考書。(北尾重政作畫•大田南畝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