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January 1, 2018
Published on January 1, 2018

子規受到了諸多友人、門人和親族們的守護。


祝賀淺井默語(忠)去巴黎留學的歡送會(淺井忠畫) 《杜鵑》明治33年(1900)1月期刊載
明治33年(1900)1月16日,在子規庵爲去巴黎視察萬國博覽會和留學的畫家淺井忠舉辦了送別會,與會的有子規、淺井,還有內藤鳴雪(俳人)、陸羯南、下村爲山(畫家、俳人)、中村不折、五百木飄亭(日本新聞記者、俳人)、松濑青青(俳人)、高濱虛子等。三位畫家當場合作作畫,大家在畫上寫了贊(贊:在畫中空白處題的詩文),吃西餐,花樣翻新玩兒得不亦樂乎,子規通過短歌記錄了當時的情景。
 

 ふらんすのぱりに行く絵師送らんと画をかきにけり牛ひくにけり 子規

  畫張畫 送給即將動身去法國巴黎的畫家 子規


在淺井忠的送別會上三位畫家聯手合作的諷刺畫(子規庵寄存資料)

淺井忠臨別送給子規一幅秋草的水彩畫,他幫助子規庵交涉完借大鳥籠一事後動身啓程。
 

《子規庵句會寫生圖》下村爲山畫 河東碧梧桐題詩文(昭和10年(1935),子規庵寄存資料)

 

 這幅畫畫的是明治30年、31年(1897、1898)子規庵新年俳句會時的盛況,中央美術協會于1935年爲紀念俳句革新將這幅畫限量複制了30幅,將制作成挂軸的其中一幅于平成25年(2013)贈送給子規庵。因爲都是親筆畫,畫和畫中題詩的差異之處在所難免。當時參加俳句會的有子規、石井露月、佐藤肋骨、河東碧梧桐、坂本四方太、內藤鳴雪、佐藤紅綠、高濱虛子、大谷繞石、吉野左衛門、五百木飄亭、梅沢墨水、數藤五城、赤木格堂、谏早李坪、下村爲山、折井愚哉、寒川鼠骨、福田把栗、山田三子、谷活東、岩田鳴球、松下紫人等(從子規左數順序)。
 


〔歌友的臉〕明治33年(1900)年前後,松山市立子規紀念博物館藏)

歌友的臉是子規畫的,與衆不同的是他把長塚節的臉畫成兩頭尖的細長形狀,把伊藤左千夫的臉畫成了不規則形狀的樣子,畫中充滿了機智與幽默感。

第一回蕪村忌俳句會(明治30年(1897)12月)(松山市立子規紀念博物館藏)

在子規庵客廳的廊子上拍的紀念留影,子規坐在中間一排的中央位置。與謝蕪村的才能令子規爲之傾倒,爲他寫了《俳人蕪村》《俳諧大要》等作品,確立了參考西洋美術的寫生方法的寫生主義。雜志《杜鵑》和子規的寫生主義感動了和歌詩人、小說家長塚節等人,由于他們的加入,直接促成了短歌雜志《阿羅羅木》的創刊。
 
俳句雜志《杜鵑》

明治30年(1879)由柳原極堂在松山創刊,他是子規的朋友也是弟子。雜志名稱取自子規的名字。評選人由子規、高浜虛子、河東碧梧桐、內藤鳴雪等人負責,封面是由中村不折等繪制設計的。( 參照文化探訪〔書道博物館〕),該雜志于明治31年(1898)10月由高浜虛子接手,昭和20年(1945)曾一度休刊,經曆時代的變遷,直到現在仍在出版發行。
 

蕪村忌(明治32年(1899)12月)(子規庵藏)

拍攝于西側的黑板圍牆前,子規歪趴在座椅扶手上。
 

蕪村忌(明治33年(1900)12月)(松山市立子規紀念博物館藏)

拍攝于小園南側的建仁寺前。這一年子規的病情加重,沒能下到小園裏來。(照片左邊可以看到淺井忠曾經幫過忙的大鳥籠)

參考文獻
1) 正岡子規著《子規全集》講談社
2) 子規庵保存會《子規庵春秋》財團法人子規庵保存會
3) 和田茂樹編《漱石·子規往複書簡集》岩波書店 其他

台東區制作了題爲《台東信遊散步》的宣傳冊,其6是特意爲介紹台東區內所有的子規的俳句碑所做的專集,題目爲《探訪與正岡子規有淵源的地方(俳句碑)》
 
探訪與正岡子規有淵源的地方(俳句碑)│台東信遊散步(文化探訪〔台東區的宣傳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