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倉天心紀念公園

岡倉天心(岡倉覺三、1863-1913),出生在橫濱,就讀于東京開成學校(現東京大學),在學校學習期間受到同校講師費諾羅薩(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1853-1908)的美術理論的強烈影響,和費諾羅薩一起被文部屬派到海外去考察歐美美術,在1890年(明治23)繼第一代校長濱尾新之後,岡倉天心被任命爲東京美術學校的第二任校長。當時學校擁有費諾羅薩、黑川真賴、橋本雅邦、高村光雲、川瑞玉章、巨勢小石、狩野夏雄等教員,岡倉天心奠定了該校實質性的教育基盤,後來又有黑田清輝、藤島武二、和田應作、岡田三郎助等教員相繼就任于西洋畫專業和圖案專業。天心于1898年(明治31)離開學校,與橋本雅邦、橫山大觀、下村觀山、菱田春草等結成了日本美術院。這個過程也可以說證明了當時日本美術界正處在與東洋傳統的碰撞和來自西洋新風潮影響的矛盾和夾縫之中的現狀。在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的校園裏建有爲紀念岡倉天心的六角堂,裏面的天心像出自平栉田中之手。
岡倉天心紀念公園設立在和天心一起從東京美術學校辭職的橫山大觀等人設立的日本美術院的遺址上,這是台東區爲紀念天心,于1967年(昭和42)開設的紀念公園。公園內修建了紀念岡倉天心的六角堂,堂內安放著平栉田中制作的天心坐像。(台東區谷中5-7-10)
岡倉天心(1863-1913),作爲東京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的第二任校長,致力于美術學校的設立。他後來又設立了日本美術院,同時還兼任波士頓美術館的中國·日本美術部長,在推廣介紹日本美術及其啓蒙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
岡倉天心生于幕末時期1863年(文久2年)的橫濱,當時橫濱是座對外開放的城市。母親去世後他曾寄宿在長延寺,在那裏學習到漢文典籍,又通過在英語私塾的學習精通了英語,並憑借這份語學才能成爲了費諾羅薩的助手,幫助收集日本美術品。這段經曆奠定了天心後來成爲國際人、以及逐步形成了日本和東洋美術界泰鬥的資質。由于明治維新的混亂和廢佛毀釋運動,人們變得對日本美術不屑一顧,是費諾羅薩懷著對日本美術品的高度熱忱及不懈地研究,並將其藝術價值推向了海外,他是後來在日本美術的複興中起到了最重要作用的人。
受當時文部省圖畫調查會的委托,岡倉天心與費諾羅薩一起對古寺廟神社進行了文物調查,其中法隆寺夢殿(八角圓堂)秘佛開龛的經曆,據說是天心後來親自修建六角堂(觀瀾亭)的主要原因。

在1906年(明治39),日本美術院陷入經營困難,天心將日本美術院遷移到茨城縣五浦(現北茨木市五浦),他將五浦比作是[東洋的巴比松](注:巴比松是巴黎南郊的一個村落,“巴比松畫派”誕生于此,多位現實派畫家包括柯羅、盧梭和米勒等人都到過這裏)。隨同搬過去的還有橫山大觀、菱田春草、木村武山、下村觀山等人,他們一起在那裏度過了一段艱難貧苦的生活,但是爲後來的日本美術開拓了新風尚。天心把家也搬到五浦之後,他一方面因工作奔忙于海內外,有時也會在五浦的家中靜養,或埋頭垂釣,並自立稱號爲“五浦老人”、 “五浦釣人”。平栉田中敬慕天心,也反複雕刻過“五浦釣人”這幾個字。(茨城大學美術文化研究所收藏)

岡倉天心(岡倉覺三、1863-1913),出生在橫濱,就讀于東京開成學校(現東京大學),在學校學習期間受到同校講師費諾羅薩(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1853-1908)的美術理論的強烈影響,和費諾羅薩一起被文部屬派到海外去考察歐美美術,在1890年(明治23)繼第一代校長濱尾新之後,岡倉天心被任命爲東京美術學校的第二任校長。當時學校擁有費諾羅薩、黑川真賴、橋本雅邦、高村光雲、川瑞玉章、巨勢小石、狩野夏雄等教員,岡倉天心奠定了該校實質性的教育基盤,後來又有黑田清輝、藤島武二、和田應作、岡田三郎助等教員相繼就任于西洋畫專業和圖案專業。天心于1898年(明治31)離開學校,與橋本雅邦、橫山大觀、下村觀山、菱田春草等結成了日本美術院。這個過程也可以說證明了當時日本美術界正處在與東洋傳統的碰撞和來自西洋新風潮影響的矛盾和夾縫之中的現狀。在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的校園裏建有爲紀念岡倉天心的六角堂,裏面的天心像出自平栉田中之手。
岡倉天心紀念公園設立在和天心一起從東京美術學校辭職的橫山大觀等人設立的日本美術院的遺址上,這是台東區爲紀念天心,于1967年(昭和42)開設的紀念公園。公園內修建了紀念岡倉天心的六角堂,堂內安放著平栉田中制作的天心坐像。(台東區谷中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