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田龙门作《贝多芬像》

肖邦像

山本丰市作《克罗采像》
再音乐学院以及美术学院校园里,除了那些著名的音乐家的雕像以外,还有很多在该校创立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教官们的雕像。
明治23年(1890)创立的旧东京音乐学校奏乐堂的建筑物正逐渐老朽化,虽然曾经有过拆毁的打算,由于保存运动和台东区的支持,在昭和59年(1984)迁移到了上野公园内。现在的东京艺术大学奏乐堂就是在它的原用地上建的,为了能够根据使用目的而满足不同的音乐特性,观众席上方的天花板设计成可动式的,使音响空间产生丰富的变化。在舞台上摆放着法国卡尼尔制的风琴。这个奏乐堂除了演奏会以外,大学的入学仪式和毕业仪式也在这里举行。
(下段继续)


奏乐堂内,保存着伊拉德的双次动作踏板竖琴(哥特式)。这个竖琴,是由东京音乐学校以及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的第一代专职竖琴教师阿部尧西艾(1904—196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留学巴黎时带回来的。后来由阿部尧西艾的最后的弟子通过毕业生,竖琴演奏家田中恭子赠送给了本大学。在市川昆导演的代表作《缅甸的竖琴》(1956)中,由演员安井昌二扮演的水岛上等兵演奏的竖琴的音乐,就是由阿部尧西艾用这台伊拉德竖琴演奏的。




器乐系(钢琴) 渡边健二教授(理事•副校长)
钢琴虽然只是一台乐器,但它能同时发出很多的声音,音域范围也非常广阔,不光适用于独奏,还可作为合奏乐器或者伴奏乐器使用,已经成为了西洋音乐的基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乐器。不光是刚琴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也选钢琴作为副科学习内容。上学期间就在国内外的各种竞赛或评比中获冠军还是获得奖项的人很多,毕业后除了成为作为钢琴家以外,有的成为大学里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后辈。
指导学生,有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因为一支钢琴曲的演奏时间较长的作品偏多,所以授课时间定为每人60分钟。渡边教授的课是星期二和星期五,每次教授6名学生。在战前或战后不久,有很多人将西洋的演奏作为标准进行模仿,如今在正确理解西洋音乐的基础上,能够发挥日本人的独特感性的富于创见的演奏则更加被认同,因此在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时刻注意着不磨灭学生们的个性。
日本接受西洋音乐是从明治时代才真正开始的。当时以创造和洋合魂的日本国乐和以培养音乐的教育工作者为中心。到后来,逐渐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演奏家,形成今天西洋音乐的兴隆局面。今后,一定会有日本的贝多芬,日本的莫扎特问世,更加积极地面向世界发挥影响力。在竞赛或演奏会中大多使用施坦威公司制作的钢琴,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熟悉它,不仅在上课时,而且在练习中也尽量使用施坦威钢琴。在使用施坦威钢琴时,可以明显感觉到演奏者的失误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效果是比较高的。
指导学生,有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因为一支钢琴曲的演奏时间较长的作品偏多,所以授课时间定为每人60分钟。渡边教授的课是星期二和星期五,每次教授6名学生。在战前或战后不久,有很多人将西洋的演奏作为标准进行模仿,如今在正确理解西洋音乐的基础上,能够发挥日本人的独特感性的富于创见的演奏则更加被认同,因此在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时刻注意着不磨灭学生们的个性。
日本接受西洋音乐是从明治时代才真正开始的。当时以创造和洋合魂的日本国乐和以培养音乐的教育工作者为中心。到后来,逐渐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演奏家,形成今天西洋音乐的兴隆局面。今后,一定会有日本的贝多芬,日本的莫扎特问世,更加积极地面向世界发挥影响力。在竞赛或演奏会中大多使用施坦威公司制作的钢琴,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熟悉它,不仅在上课时,而且在练习中也尽量使用施坦威钢琴。在使用施坦威钢琴时,可以明显感觉到演奏者的失误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效果是比较高的。


保田龙门作《贝多芬像》

肖邦像

山本丰市作《克罗采像》
再音乐学院以及美术学院校园里,除了那些著名的音乐家的雕像以外,还有很多在该校创立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教官们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