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November 1, 2010
Published on November 1, 2010

在严格教导之中,感受到细致入微的关怀。


乐器系(弦乐) 河野文昭教授
 

近距离欣赏大提琴的声音,充满着深厚流畅的音色。

 听河野教授说,艺大的前身是东京音乐学校,设立于明治时代,学校在引进欧美文化的同时,以西洋音乐教育为中心,意在培养出许多出自日本的优秀音乐家。进入21世纪以后,开始出现了应将西洋音乐和世界其他各国自己的音乐(日本的邦乐、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等)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新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自身独特传统音乐的日本人,如何发掘自身的个性,在此基础上作为再现传统的艺术家的同时,在古典音乐的世界中能够演绎出何种表演形式,对于演奏家而言能具备这样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弦乐系的课基本是一对一的授课。在平常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前期要在班级内部发表会上演奏,后期重视学校内部考试并且凭出成绩。还有通过小组研究形式的课程,让学生在其他的同学面前演奏,然后通过互相批评指正,去加深每个学生的理解。还通过室内乐、弦乐合奏、管弦乐团等方式,着力于学生们日常合奏能力的提高。
 现在,曾经活跃在海外的教师逐渐增多,其授课内容一点不逊色于欧美,从亚洲来艺大学习真正的西洋音乐的留学生也在不断增加。 (下段继续)

日本音乐系(能乐) 关根知孝教授
 听关根教授说,“能”是将眼睛所看到的事务•心中浮现的情景,用自己的身体去表现出来的技艺,年轻人的技艺以有力度的,略显生硬的感觉为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趋于娴熟自然。对于柔软的富于人情味的曲目需要有很多的经验积累才能逐渐掌握。另外,舞台是个高深莫测的,它的存在感也是无法用眼睛看到的,要趁在儿童时期或年轻的时候就比较早的扎扎实实的感受到这些是最理想的。另外,漆黑的黑色是缺乏感性的,用多种颜色反复迭加着色出来的朦胧的黑色所产生的某种意义上的“玄奥”,在力度上并不矛盾。粗糙的技艺,柔弱而没有格调的技艺是没有价值的。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技艺是偷学来的”,用语言教授的技艺只能说是借来的技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肌肤去感受到的,才是学艺的捷径。现在,技艺掌门人的派系以外的学生也有很多来学习日本传统音乐了,文部科学省也在传统艺能和音乐上注入了很大的精力,今后应该会变得更加人才辈出。我们在课间休息时来到设有能乐舞台的音乐厅里,那里充满了静谧而紧张的气氛。从一举手,一抬足,到一个舞步一个舞步进行即严格又细致的传授,指导的声音回响在音乐厅里。
 关根教授在本大学日本音乐系毕业后,成为观世流二十五世宗家观世左近氏的入门弟子,作为主角活跃在舞台上,昭和59年(1984)他成为本学校的兼职讲师自此开始执教,从日本国内开始,到在海外的公演和指导方面都注入了很大心血。 (下段继续)

舞蹈,源氏物语《玉鬘》的结局

能乐虽然也有很多新曲目,但在学校只传授古典内容。现在,能乐舞台在体裁、节奏和旋律上多少有了些变化,但能乐面具,脸面和语言以及词章却没有任何改变不允许增添自己的任何解释,到今天已经传承了600年。对于能乐来说,首先是从记住古典部分开始,即使到了四十岁、五十岁也要坚持不懈继续学习古典,通学一遍后,到了六十岁、七十岁才终于能去表演。一般来说男演员,在不化妆也能上台的时候,就带着“直面”(不戴面具之意)表演,但如果是女人或者扮演鬼、神的角色时,就必须要戴面具。除了戴上能乐面具,穿戴整齐后的正式的表演以外,还有3、5分钟的仕舞(能乐中仅以谣曲伴唱的简易舞蹈),从能乐中精简的内容进行表演。能乐舞台上的4根柱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离它太近会显得个人弱小,保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上时会使人产生适度的紧张感,但如果离它太远只在中心部分跳舞的话,就会显得舞台气氛不够紧凑。(下段继续)

 另外所做的一招一式都是有规定的,伸出左脚停止左脚。停住右脚后把抓住的东西向后拉,这时特别是右脚会呈不进不退的姿势,据说这也有它独特的含义。这些举手投足的招式已经自然成为演技中的法则,逐步体系化了。能乐有五流,其中有不承认女性表演者的流派。观世流虽然承认女性,但比较起男性来说上台次数和机会还是比较少,若本人没有非常的热衷态度,很难达到能与男性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能乐的五流之中,艺大目前教授观世流和宝生流,囃子(日本传统音乐的伴奏)的专门课程,配角和狂言(能乐幕间所演的一种古典滑稽剧)的专门课程,每个都各设有一个。


乐器系(弦乐) 河野文昭教授
 

近距离欣赏大提琴的声音,充满着深厚流畅的音色。
 

日本音乐系(能乐) 关根知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