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藝術大學
舊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畫專業的寫生教室的授課風景
東京藝術大學設立于昭和24年(1949),根據國立大學設立法設立的,包括東京美術學校(現美術學院)和東京音樂學校(現音樂學院)在內的2個學院10個專業。現在加上新增加的專業,由2個學院、14個專業和碩士生院的美術、音樂、映像3個研究科構成,大學校舍分別設在台東區上野公園內、茨城縣取手市、神奈川縣橫濱市、足立區千住等地區,學校規模充分體現了其日本國內唯一的一所國立綜合藝術大學的存在感。東京美術學校的曆史,是自明治18年(1885)由文部省設立的圖畫取調掛(普及教育方面的機關名稱),並由歐內斯特•弗諾羅塞,岡倉天心,狩野芳崖等著手設立籌備官立美術學校時開始的。明治20年(1887)改稱“東京美術學校”,明治21年(1888)遷移到現在的上野公園內的舊教育博物館遺址內。明治22年(1889)2月,以發揚日本固有的美術傳統為宗旨,開始了5年制學校的課程。在當初的,繪畫(日本畫)、雕刻(木刻)、美術工藝(金工、漆工)等3個學科的專業課程基礎上,又新增加了鑄造專業和西洋畫等專業,並經曆了數次的制度改革,這些專業都保留在東京藝術大學的教育課程裏,延續至今。(下段繼續)
東京美術學校的初任校長 濱尾新
作為文部省專門教務局長兼校長代理,在明治20年(1887)至23年(1890)期間出任該職。
第二任校長 岡倉角三(天心)
繼任該校幹部、代理校長後,于明治23年(1890)至明治31年(1898)年之間,任第二任校長。明治31年,因所謂的“美校騷動”辭職。與天心一起和橋本雅邦等提出了辭呈,並設立了民間團體—日本美術院(現日本美術院)。
岡倉天心(1863—1913),出生于橫濱,就讀于東京開成學校(現東京大學),受同校講師弗諾羅塞的美術論的強烈影響,經任文部屬後,與弗諾羅塞一起被派往歐美視察美術,明治23年(1890)繼東京美術學校初任校長濱尾新之後任第二任校長。受到從弗諾羅塞開始,黑川真賴、橋本雅邦、高村光雲、川端玉章、巨勢小石、狩野夏雄等教師的擁護,為該校打下了實質性的基礎。後來,西洋畫專業、圖案專業分別由黑田清輝、藤島武二、和田英作、岡田三郎助等教師擔任。天心在明治31年(1898)離開藝大後,和橋本雅邦、橫山大觀、下村觀山、菱田春草等一起成立了日本美術院。這些原委,應該可以說是當時日本處在對東洋傳統的碰撞和從西洋吹來的新風潮之間的糾葛的夾縫之中的見證。美術學院的校園內,在為紀念岡倉而設立的六角堂裏,擺放著由平栉田中作的岡倉田心像。(下段繼續)
本著複興傳統的理念,身著模仿古代官服阙腋(衣服的兩側不縫,袖子以下是敞開著的)和折烏帽子(折疊烏紗帽)的制服的教官們。從左起,加納夏雄、高村光雲、黑川真賴、岡倉天心、橋本雅邦。
始創期的東京美術學校(明治30年初期)
當時的學校主樓,其前身是舊東京教育博物館。
沼田一雅作[正木直彥像]
正木紀念館,是為了表彰元東京美術學校校長正木直彥的長年功勞,于昭和10年(1935)建造的。這個陶造壽像就展示在中庭內。
陳列館
正木紀念館的傍邊有個陳列館。陳列館是在昭和4年(1929)由岡田信一郎設計建造的,長期作為展示館使用。一層設計為側面採光,用于展示雕刻等立體的作品,二層設計為高窗採光,用于展示繪畫等平面的作品。
後來,正木直彥(1862-1940)就任第五代校長,一直到昭和7年(1932),在任30多年,曆任帝國美術院院長,各博覽會的審查官等。另外,在正木直彥任校長期間,與日本美術院達成了和解,逐漸取得與西洋派之間的平衡,答應將天心的傳統複興的意向繼承下去。正木校長,努力堅持將同等尊重日本美術,西洋美術的方針作為建學基礎,樹立了東京美術學校不動的地位。在上野校的校園內,至今保留著展示他在職期間努力收集的收藏品的[陳列館]。另外同時還保留著在昭和10年(1935),為紀念該校長的長年功勞而設立的[正木紀年館]也仍然保留著。正木紀念館,是擁有純書院結構的(傳統的日本住宅建築形式之一)日式房間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在日式房間內,設有專門為澀澤榮一在泷野川(東京都北區的一個地名)的別墅書齋制作並贈送的橋本雅邦的襖繪(畫在日式拉門上的畫),還有由國華俱樂部贈送的高村光雲的透雕楣窗。
跨在愛馬若草號上的岡倉角三(天心)
美校騷動
岡倉天心在任校長期間,正是他從29歲到37歲的壯年時期。年齡遠在橋本雅邦和其他教師之下。他是一位飽含激情的活動家,除了擔任校長職務以外,還負責美術史、美學、以及學校以外的國內外博覽會的企畫工作,還同時兼任帝國博物館的理事兼美術部長等要職。在明治26年(1893)的時候,有意見認為應該擴展僅有教師25名,學生214名的小規模的東京美術學校,並就關于增加西洋畫專業和西洋雕刻專業方面的組織和預算的擴大問題,向帝國議會提交了《美術教育設施意見》(美術學校擴張法案)。該法案雖然在明治28年(1895)得到通過,與天心的意願有所不同的是,出台了鼓勵日本美術和西洋美術要共同發展的該法案的修正案。這個修正案估計是出自當時的文部大臣西園寺公望的意願,法案通過後決定立刻增設西洋畫系,近西園寺的黑田清輝和久米桂一郎等人被選為學科帶頭人,到了第二年,即明治29年(1896)該系成立。黑田等洋畫新派,拿該修正案作擋箭牌擺出關于美校改革的意見書與作為校長的天心相對立。明治30年(1897),報紙上也刊登了批判天心的評論,使排斥的氣焰更加高漲。又過了一年後的明治31年(1898),連帝國博物館館長久鬼隆一也表示出了排斥天心的姿態。于是,天心提出了辭去理事兼美術部長的辭呈,不久又辭去了校長之職。感到義憤的橋本雅邦和33名教師一起提出辭職,都被天心勸住了。提出辭職的大部分教師,後來與以天心和邦雅為中心成立了民間團體日本美術院。(引自東京藝大宣傳刊物《藝大通信 第11月号》)
正木紀念館
金澤庸治(當時的建築系助教授)設計的這個紀念館,和與其比鄰相接的陳列館一起,構成了能讓人感覺得到東京美術學校的曆史的景觀。
東京藝術大學
跨在爱马若草号上的冈仓角三(天心)
美校騷動
岡倉天心在任校長期間,正是他從29歲到37歲的壯年時期。年齡遠在橋本雅邦和其他教師之下。他是一位飽含激情的活動家,除了擔任校長職務以外,還負責美術史、美學、以及學校以外的國內外博覽會的企畫工作,還同時兼任帝國博物館的理事兼美術部長等要職。在明治26年(1893)的時候,有意見認為應該擴展僅有教師25名,學生214名的小規模的東京美術學校,並就關于增加西洋畫專業和西洋雕刻專業方面的組織和預算的擴大問題,向帝國議會提交了《美術教育設施意見》(美術學校擴張法案)。該法案雖然在明治28年(1895)得到通過,與天心的意願有所不同的是,出台了鼓勵日本美術和西洋美術要共同發展的該法案的修正案。這個修正案估計是出自當時的文部大臣西園寺公望的意願,法案通過後決定立刻增設西洋畫系,近西園寺的黑田清輝和久米桂一郎等人被選為學科帶頭人,到了第二年,即明治29年(1896)該系成立。黑田等洋畫新派,拿該修正案作擋箭牌擺出關于美校改革的意見書與作為校長的天心相對立。明治30年(1897),報紙上也刊登了批判天心的評論,使排斥的氣焰更加高漲。又過了一年後的明治31年(1898),連帝國博物館館長久鬼隆一也表示出了排斥天心的姿態。于是,天心提出了辭去理事兼美術部長的辭呈,不久又辭去了校長之職。感到義憤的橋本雅邦和33名教師一起提出辭職,都被天心勸住了。提出辭職的大部分教師,後來與以天心和邦雅為中心成立了民間團體日本美術院。(引自東京藝大宣傳刊物《藝大通信 第11月号》)
正木紀念館
金澤庸治(當時的建築系助教授)設計的這個紀念館,和與其比鄰相接的陳列館一起,構成了能讓人感覺得到東京美術學校的曆史的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