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November 1, 2010
Published on November 1, 2010

藝術表現,就是反思自己,也可以說是個認知世界的行為。

美術學院所在的校園內有7棟校舍,分別設有畫室和工作室,是學生們進行創作的地方。繪畫系、雕刻系、工藝系、設計系、建築系以及藝術學系的6個專業大約700名的本科學生,和繪畫等7個專業的約500名碩士研究生在這裏進行研究創作。


繪畫系(油畫) 坂田哲也教授
 

安靜的石膏室裏,只能聽到學生們手持畫筆的沙沙聲。

 在已經成為美術系的象征—大石膏室裏,正在進行以《再考試》的油畫課。將描寫在石膏像林立的空間裏,身穿赤•青•黃•綠色制服的女人們,或相依、伫立、或反複、移動,聚集的情景為課題,學生們用5個星期的時間,去表現擺有石膏的空間和人體的樣子。上這個課的學生們,在入學考試時就畫過有人物存在的空間內容,《再考試》這個題目對于他們來說,更是重新喚起了入學考試時候的緊張感和記憶。聽坂田教授說,因為大部分學生到目前為止一直是畫靜止的東西,現在讓他們嘗試通過光•色的三原色和表現人物的組合,描繪在石膏室這個空間裏,擺著不同動作的模特的姿態和著眼于作為繪畫表現基礎的色彩表現。(下段繼續)


繪畫系(油畫) 坂口寬敏教授
 

在繪畫樓的藝術空間裏,正在進行將授課和展示組合在一起的實習。

 聽指導老師坂口教授說,以《關于日常—非日常,連續—不連續的美術表現》為題,一邊了解世界的新動向,一邊從日常生活中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和自己的親生經曆中,引出作為課題的主題。讓學生們乘坐台東區的地區公共汽車“麥谷鈴”,到位于藝大東面的東京天空樹(注:東京新電視塔)去參觀,在合羽橋的工具一條街上,讓每個人買自己認為有意思的小東西,然後到隅田川公園,以建設中的東京天空樹為背景拍下自己買來的那些小東西,或在地區周邊進行采訪等活動。第二周,去位于藝大西面的小石川植物園,看曾經引發牛頓的萬有引力思想,正在嫁接培育中的蘋果樹等,聆聽介紹世界上的植物是怎樣培養的說明。像這樣去了解藝大所在地的東側和西側有著什麽樣的曆史,采訪現在又在做著什麽等的基礎上,怎樣看待日常和非日常,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自由表現。例如,有一個作品是以動畫形式來表現的,在一個電車裏的場面中,兩個人一邊往畫面裏添加東西,一邊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拍下來。運用影像、立體、繪畫等各種各樣的表現手法,一邊展示一邊開著講評會。學生們如何去捕捉非日常性是本題的關鍵所在。明治時期以後的近代化發展,將非日常性一概而論,使其從日常中分離出來,並使近代化得以發展,但當人們的夢想和曾經的習俗也都變成了非日常的東西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需要重新去確認我們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一切。(下段繼續)

 即使在合羽橋的一個很一般的店裏都會有很多有趣的發現,如果帶著外國朋友去會更好,這裏一定會另他們興奮。把感覺有意思的東西試著放到風景中,這樣會讓你有意識的去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令自己關心的事,或者意識到一些自然流露出來的事情。入學考試,是測試學生有沒有繪畫系專業所應該具備紮實的基本功,要想進一步挖掘擁有獨特個性的人才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如果有人想在入學後得到師生認可的強烈念頭的話,在表現上就會拘于形式。到了2年級,也是試圖重新塑造自己,找出自己問題點的時期。用草圖去采訪是基本方式,但隨著數據信息的便捷化,最近用數字相機將資料拍攝下來的方式逐漸增多。把拍下來的東西再畫出來,好像學生們記不得有什麽不協調的感覺。讓學生去親身體會人的雙眼與照相機的單眼的不同。繪畫材料自由,表現的本身才是主體,不束縛于表現材料上。繪畫系的油畫專業,重在推動學生在繪畫表現力的提高,對油畫技法本身不作限制。用動畫的方式或許令人感到意外,動畫也是把畫面拍成一個一個的鏡頭,然後畫面才會動起來,使學生認識到鏡頭和鏡頭之間,存在著不連續的空白,是靠眼睛的補足能力才使畫面動起來的。這樣學生的作品中就運用了描畫、裝置、照片、影像等各種自由的表現形式。(下段繼續)


繪畫系(版畫) 東谷武美教授
 

在自己的作品前,講授繪畫技法的東谷武美教授
 

在版畫研究室裏,除了老師的作品以外,還有和版畫研究室關系較深的小矶 良平、野見山 曉治、小野 忠重、加山 又造、杉全 直、小松崎 邦雄、脅田 和、岡部 德三等人的版畫作品,還有池田 滿壽夫、奧迪隆•雷東的作品也挂在這裏。

 聽指導老師東谷教授說,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的學生們在同一個房間裏進行制作的。包括石版畫(平版)、銅板、木版、絲印(孔版)等專業課程,能夠同時擁有這4個版種的,在日本國內也只有東京藝術大學這一所學校。石版畫,本來是用一種被稱為光石的石灰石去印刷制作,因為用鋁板能夠制作比較大型的作品,所以用鋁板的比較多。另外,最近非常大型的版畫作品也在逐漸增多。
 從海外來的留學生中,有很多亞洲和歐美留學生。光石只有在德國和意大利的地層中可以采到,一塊也有40公斤的重量,一個人搬動它是比較困難的,所以現在應用鋁板成了主流。光石用沙子研磨後可以再利用。在使用的紙張的選擇上,也有講究只用日本紙的學生,但是對于石版畫而言,因為容易印刷,還是西洋紙比較好。木版畫主要以水性木版為主,對浮世繪研制的用見當(浮世繪版畫制作專門用語,在版木上作記號的印刷技術)技術進行多色印刷的方法進行研究後,將其應用于現代木版畫的制作之中。與浮世繪的四六開的紙比較顯得橫邊的略長,尺寸是固定的。考慮到競賽等的需要,現在木版大尺寸的比較多。聽說還有從孟加拉來學習日本水性木版畫的學生。


石灰石的石版
制作石版畫時用的又大又重的石灰石石版,堆放在工作室裏。

版畫教室
在安靜和諧的工作室裏,學生們正在創作木版或石版畫,只有他們手在飛快的揮動著。

也收藏著一些舊木版畫的版木,主要用作研究技法和致力于複元再生。

不管是哪個教室,女性學生的加入都很顯著,在作品中女性特有的細致的畫風與刻畫得以表現。
 

繪畫系(油畫) 坂田哲也教授
 

安靜的石膏室裏,只能聽到學生們手持畫筆的沙沙聲

繪畫系(油畫) 坂口寬敏教授
 

繪畫系(版畫) 東谷武美教授
 

在自己的作品前,講授繪畫技法的東谷武美教授
 

在版畫研究室裏,除了老師的作品以外,還有和版畫研究室關系較深的小矶 良平、野見山 曉治、小野 忠重、加山 又造、杉全 直、小松崎 邦雄、脅田 和、岡部 德三等人的版畫作品,還有池田 滿壽夫、奧迪隆•雷東的作品也挂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