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系(弦樂) 河野文昭教授
近距離欣賞大提琴的聲音,充滿著深厚流暢的音色。
聽河野教授說,藝大的前身是東京音樂學校,設立于明治時代,學校在引進歐美文化的同時,以西洋音樂教育為中心,意在培養出許多出自日本的優秀音樂家。進入21世紀以後,開始出現了應將西洋音樂和世界其他各國自己的音樂(日本的邦樂、印度尼西亞的甘美蘭等)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新潮流。從這個意義上講,擁有自身獨特傳統音樂的日本人,如何發掘自身的個性,在此基礎上作為再現傳統的藝術家的同時,在古典音樂的世界中能夠演繹出何種表演形式,對于演奏家而言能具備這樣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弦樂系的課基本是一對一的授課。在平常授課內容的基礎上,前期要在班級內部發表會上演奏,後期重視學校內部考試並且憑出成績。還有通過小組研究形式的課程,讓學生在其他的同學面前演奏,然後通過互相批評指正,去加深每個學生的理解。還通過室內樂、弦樂合奏、管弦樂團等方式,著力于學生們日常合奏能力的提高。
現在,曾經活躍在海外的教師逐漸增多,其授課內容一點不遜色于歐美,從亞洲來藝大學習真正的西洋音樂的留學生也在不斷增加。 (下段繼續)
現在,曾經活躍在海外的教師逐漸增多,其授課內容一點不遜色于歐美,從亞洲來藝大學習真正的西洋音樂的留學生也在不斷增加。 (下段繼續)
日本音樂系(能樂) 關根知孝教授
聽關根教授說,“能”是將眼睛所看到的事務•心中浮現的情景,用自己的身體去表現出來的技藝,年輕人的技藝以有力度的,略顯生硬的感覺為好,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趨于娴熟自然。對于柔軟的富于人情味的曲目需要有很多的經驗積累才能逐漸掌握。另外,舞台是個高深莫測的,它的存在感也是無法用眼睛看到的,要趁在兒童時期或年輕的時候就比較早的紮紮實實的感受到這些是最理想的。另外,漆黑的黑色是缺乏感性的,用多種顔色反複疊加著色出來的朦胧的黑色所産生的某種意義上的“玄奧”,在力度上並不矛盾。粗糙的技藝,柔弱而沒有格調的技藝是沒有價值的。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技藝是偷學來的”,用語言教授的技藝只能說是借來的技藝。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肌膚去感受到的,才是學藝的捷徑。現在,技藝掌門人的派系以外的學生也有很多來學習日本傳統音樂了,文部科學省也在傳統藝能和音樂上注入了很大的精力,今後應該會變得更加人才輩出。我們在課間休息時來到設有能樂舞台的音樂廳裏,那裏充滿了靜谧而緊張的氣氛。從一舉手,一擡足,到一個舞步一個舞步進行即嚴格又細致的傳授,指導的聲音回響在音樂廳裏。
關根教授在本大學日本音樂系畢業後,成為觀世流二十五世宗家觀世左近氏的入門弟子,作為主角活躍在舞台上,昭和59年(1984)他成為本學校的兼職講師自此開始執教,從日本國內開始,到在海外的公演和指導方面都注入了很大心血。 (下段繼續)
關根教授在本大學日本音樂系畢業後,成為觀世流二十五世宗家觀世左近氏的入門弟子,作為主角活躍在舞台上,昭和59年(1984)他成為本學校的兼職講師自此開始執教,從日本國內開始,到在海外的公演和指導方面都注入了很大心血。 (下段繼續)
舞蹈,源氏物語《玉鬘》的結局
能樂雖然也有很多新曲目,但在學校只傳授古典內容。現在,能樂舞台在體裁、節奏和旋律上多少有了些變化,但能樂面具,臉面和語言以及詞章卻沒有任何改變不允許增添自己的任何解釋,到今天已經傳承了600年。對于能樂來說,首先是從記住古典部分開始,即使到了四十歲、五十歲也要堅持不懈繼續學習古典,通學一遍後,到了六十歲、七十歲才終于能去表演。一般來說男演員,在不化妝也能上台的時候,就帶著“直面”(不戴面具之意)表演,但如果是女人或者扮演鬼、神的角色時,就必須要戴面具。除了戴上能樂面具,穿戴整齊後的正式的表演以外,還有3、5分鍾的仕舞(能樂中僅以謠曲伴唱的簡易舞蹈),從能樂中精簡的內容進行表演。能樂舞台上的4根柱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離它太近會顯得個人弱小,保持在一個恰到好處的距離上時會使人産生適度的緊張感,但如果離它太遠只在中心部分跳舞的話,就會顯得舞台氣氛不夠緊湊。(下段繼續)
另外所做的一招一式都是有規定的,伸出左腳停止左腳。停住右腳後把抓住的東西向後拉,這時特別是右腳會呈不進不退的姿勢,據說這也有它獨特的含義。這些舉手投足的招式已經自然成為演技中的法則,逐步體系化了。能樂有五流,其中有不承認女性表演者的流派。觀世流雖然承認女性,但比較起男性來說上台次數和機會還是比較少,若本人沒有非常的熱衷態度,很難達到能與男性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能樂的五流之中,藝大目前教授觀世流和寶生流,囃子(日本傳統音樂的伴奏)的專門課程,配角和狂言(能樂幕間所演的一種古典滑稽劇)的專門課程,每個都各設有一個。
樂器系(弦樂) 河野文昭教授
近距離欣賞大提琴的聲音,充滿著深厚流暢的音色。
日本音樂系(能樂) 關根知孝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