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澤修二胸像
現在,伊澤修二的胸像擺在奏樂堂的旁邊,他為了東京音樂學校的設立竭盡全力,並且成為了初任校長。這個座像是在昭和5(1930)年,創立50周年紀念之際,由當時的乘杉嘉壽校長發起建造的。當時並沒有放置在這裏,而是在東京音樂學校校門入口處,校舍的正對面。聽說有上學的學生在經過這座胸像時會行禮致敬。
音樂學院校園內綠意盎然
音樂學院的前身是東京音樂學校,明治12年(1879)10月,在日本初步准備實施音樂教育之前,在對各相關事項進行調查時,文部省設立了音樂取調掛(音樂調查教育機關),第一任東京音樂學校校長伊澤修二被任命為禦用主管。明治13年(1880)3月,在位于本鄉的文部省用地內設置了調查署,從對內外音樂的調查開始開展了很多事業,同時也給東京師範以及東京女子師範的附屬小學,幼稚園學童上課,調查署也開始招募受講生,傳授音樂課又培養教師。明治15年(1882)9月以後,在對各國的音樂學校制度進行調查後的基礎上,實施制定了4年制的專門音樂教育學制。音樂取調掛不光是作為音樂研究機構,它已經成長為日本最早的近代的音樂教育機關,之後,在明治18年(1885)2月改為音樂調查所,同年12月又改為音樂調查主管,明治20年(1887)10月改稱為東京音樂學校,明治23年(1885)5月遷移到元西四軒寺(現在地)。從明治26年(1893)開始,曾經一度成為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的附屬學校,明治32年(1899)4月,又重新獨立出來,昭和11年(1936)6月開設了日本音樂系,此後又經曆了數次制度改革,在昭和27年(1952)3月,被合並成東京藝術大學。東京音樂學校最初有4年制本科:聲樂系、器樂系(鋼琴•風琴•管弦樂器•管樂器•打擊樂)、作曲系以及日本音樂系(能樂•筝曲•三弦曲)和4年制的師範系,2年制的研究科(聲樂•器樂•作曲•日本音樂)及以進行初級技能教育為目的選系(1—5年以內)的專門學校。
關于東京音樂學校的曆史,請參閱[曆史漫步•漫步于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
授課風景,在每日的練習中都包含激情。
音樂學院3號館
練習大廳館
關于東京音樂學校的存廢論爭
明治20年(1887)10月,東京音樂學校是作為文部省的直轄學校被設立的。明治23年(1890)5月新校舍落成了。可是就在那時,在同一年開設的第一回帝國議會上,有人竟提出了音樂學校廢止計劃,據說是為了消減預算。從此便拉開了東京音樂學校存廢爭論的帷幕。這種關系到了學校的存亡的事情,在校史上是未曾有過的。在11月29日奏樂堂落成6個月後,第一回帝國議會開院,音樂學校全校上下舉行了祝賀演奏會。可是在議會開始後不久,衆議院預算委員會就提出了為消減預算而廢止高等中學校,女子師範學校,和東京音樂學校的廢止計劃。東京音樂學校的存廢爭論,是從工藤行幹議員的發言“我提出應該廢止音樂學校”開始的,他指出,雖然承認該校在教育上必要性,但如果能以私立學校的形式存在就沒有必要用國費去保護的意見。各報紙新聞對帝國議會上的提出的學校廢止案的消息進行了大量報道,並闡述了音樂的作用和音樂學校存在的必要性。在1月13日,新年剛剛過後,議會本著廢棄評估案的動機,提出了反對廢止的意見,並提出了修定案。之後,關于東京音樂學校廢止的爭論進入了白熱化。在此期間,伊澤修二、神津專三郎等學校相關人員,與遷新次文部次官等就音樂學校的必要性展開了論述。在此之前衆議院委托選出了9名特別委員,對預算案進行再審查,但其中之一的天野為之議員與包括自己在內的3名特別委員一起,提交了反對學校廢止的報告。2月21日,依照天野議員等的修訂案各個學校都決定保留下去,衆議院在3月3日這一天通過了特別委員們提出的修訂案。進入3月後,議員們參觀了音樂學校。伊澤校長親自對演奏曲目進行了解說,強調了在音樂歌曲的編寫事業中音樂學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並進行了演講,他談到音樂歌曲涵養德行、益于健康和培養愛國信念。音樂學校論在繼續保留決定後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再接再厲》、《時運來臨》、《音樂歌曲論》、《音樂的必要》、《音樂成為國家事業》等紛紛表達了對音樂學校的期待。可是另一方面,消減經費的聲音仍然不斷,東京音樂學校在明治26年(1893) 9月開始成為高等師範學校的附屬音樂學校,到明治32年(1899)4月再次獨立時為止,曆時5年半的時間。(東京藝術大學廣報《藝大通信第12號》)
伊澤修二胸像
現在,伊澤修二的胸像擺在奏樂堂的旁邊,他為了東京音樂學校的設立竭盡全力,並且成為了初任校長。這個座像是在昭和5(1930)年,創立50周年紀念之際,由當時的乘杉嘉壽校長發起建造的。當時並沒有放置在這裏,而是在東京音樂學校校門入口處,校舍的正對面。聽說有上學的學生在經過這座胸像時會行禮致敬。
關于東京音樂學校的存廢論爭
明治20年(1887)10月,東京音樂學校是作為文部省的直轄學校被設立的。明治23年(1890)5月新校舍落成了。可是就在那時,在同一年開設的第一回帝國議會上,有人竟提出了音樂學校廢止計劃,據說是為了消減預算。從此便拉開了東京音樂學校存廢爭論的帷幕。這種關系到了學校的存亡的事情,在校史上是未曾有過的。在11月29日奏樂堂落成6個月後,第一回帝國議會開院,音樂學校全校上下舉行了祝賀演奏會。可是在議會開始後不久,衆議院預算委員會就提出了為消減預算而廢止高等中學校,女子師範學校,和東京音樂學校的廢止計劃。東京音樂學校的存廢爭論,是從工藤行幹議員的發言“我提出應該廢止音樂學校”開始的,他指出,雖然承認該校在教育上必要性,但如果能以私立學校的形式存在就沒有必要用國費去保護的意見。各報紙新聞對帝國議會上的提出的學校廢止案的消息進行了大量報道,並闡述了音樂的作用和音樂學校存在的必要性。在1月13日,新年剛剛過後,議會本著廢棄評估案的動機,提出了反對廢止的意見,並提出了修定案。之後,關于東京音樂學校廢止的爭論進入了白熱化。在此期間,伊澤修二、神津專三郎等學校相關人員,與遷新次文部次官等就音樂學校的必要性展開了論述。在此之前衆議院委托選出了9名特別委員,對預算案進行再審查,但其中之一的天野為之議員與包括自己在內的3名特別委員一起,提交了反對學校廢止的報告。2月21日,依照天野議員等的修訂案各個學校都決定保留下去,衆議院在3月3日這一天通過了特別委員們提出的修訂案。進入3月後,議員們參觀了音樂學校。伊澤校長親自對演奏曲目進行了解說,強調了在音樂歌曲的編寫事業中音樂學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並進行了演講,他談到音樂歌曲涵養德行、益于健康和培養愛國信念。音樂學校論在繼續保留決定後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再接再厲》、《時運來臨》、《音樂歌曲論》、《音樂的必要》、《音樂成為國家事業》等紛紛表達了對音樂學校的期待。可是另一方面,消減經費的聲音仍然不斷,東京音樂學校在明治26年(1893) 9月開始成為高等師範學校的附屬音樂學校,到明治32年(1899)4月再次獨立時為止,曆時5年半的時間。(東京藝術大學廣報《藝大通信第12號》)









